4月19日,貴州茅臺股價飆升至405元每股,市值上漲為5096.9億元;五糧液股價上漲至44元每股,市值達到了1670億元;洋河也不甘示弱,市值達到了1300億元,股價為86.29元每股,三家白酒行業龍頭企業的表現秒殺一眾同行。
知名上市白酒企業市值創新高的背后是其業績的向好帶動的。拿茅臺舉例說,2016年年報顯示,茅臺實現營業收入388.62億元,同比增長18.99%;凈利潤167.18億元,同比增長7.84%。其中,茅臺酒營業收入367.1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94.47%。業績十分靚麗。
不過,樹大招風,茅臺的這份財報卻招來了外界的質疑,近日《茅臺財報涉嫌造假:隱藏利潤45.66億或為方便做股權激勵》在媒體上發酵后,茅臺終于坐不住了,4月19日晚發公告一一進行了回應。
對于利潤問題的質疑,茅臺表示,自 2012年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以來,茅臺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努力實現市場轉型、消費轉型,使茅臺酒、系列酒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到 2016年供不應求開始出現,2016年,經銷商從打款到提貨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對于消費稅問題的質疑,茅臺表明是消費稅稅基提高,導致了消費稅增幅較大;關于財務公司的質疑,茅臺表示存放在財務公司的存款利率不低于同期商業銀行存款利率;關于股東利益的質疑,茅臺聲明截至2015年已經拿出40%的利潤總額——超351億元用于分紅,2016年擬拿出51%的利潤總額,約 85.26 億元用于現金分紅;關于股權激勵的質疑,茅臺強調目前尚未啟動股權激勵有關工作。
雖然對于外界的指責茅臺一一進行了回應,但是包括貴州茅臺在內的知名白酒企業搶占了中小酒企的市場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這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近日,在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五次(擴大)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去年白酒產業總體穩定向好,呈現弱復蘇的局面。大企業的日子普遍好過,業績靚麗,但小微企業卻生存艱難。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1578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1358.36萬千升,同比增長3.23%;銷售收入6125.74億元,同比增長10.07%;實現利潤797.15億元,同比增長9.24%。數據雖然靚麗,但是主要是大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王延才表示,去年白酒行業,大企業是真的在上升,形勢一片大好,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增速遠遠高于整個行業,也就說這些領袖企業在整個產業里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但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卻并不樂觀。從一個省的數字就能看得出來,有一個省骨干企業實現了一、兩位的增長,但是全省的情況是增長幾乎為零,這是整個白酒產業發展的縮影。
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已經開始成為別人的“盤中餐”。王延才表示,“去年業外投資對白酒的關注度上升了,有大的投資機構想要并購中型酒企,還有些小型投資機構在收購有生產資質的小微企業,并購幅度加大了。”
并購只是行業洗牌的一種方式,而被并購的企業相對來說還是有點價值的,然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在知名酒廠的擠壓下,在市場消費環境升級的背景下,只能無奈退出這個市場。王延才表示:“目前白酒的市場在向大品牌和骨干企業傾斜,使得規模以上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2012年是1290家,2013年是1423家,2014年是1498家,2015年是1563家,去年是1578家。但全國2萬多個酒廠的整體趨勢是,大量的小型企業仍處于較為困難的狀態。”
現實是殘酷的,對于全國近2萬個酒廠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