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就達到高點的“醬酒熱”,并沒有在疫后第一屆春季糖酒會上表現出到達波峰之后的下調,反而愈演愈烈,大有“全行業染醬”的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諸多業界專家和企業領袖結成“擁醬派”,認為其未來勢必會超越濃香,成為中國酒業的第一大勢力,并明確勾畫了未來5000億市場規模的藍圖。
對處在火山口上的醬香酒而言,未來真的會“東風壓倒西風”,在規模上超越濃香酒嗎?又有哪些變量和隱憂,會對未來的格局產生影響?
“擁醬派”畫出5000億市場藍圖
在本屆糖酒會上,“網紅朱偉”在對待醬香酒與濃香酒的發展趨勢判斷上,同樣毫不含糊地給出了十分清晰的答案。
4月5日,面對媒體的采訪,朱偉拋出了有關醬酒發展趨勢的“八大論斷”。面對外界有關醬酒是不是過熱的質疑,他直接否定醬酒領域存在泡沫。在他看來,就如同濃香酒超越清香酒一樣,隨著消費更迭,醬酒市場還會走高,未來醬香型白酒市場份額將會超過濃香型白酒,這是一種行業發展趨勢。
朱偉以企業負責人身份點評行業的時候,那些處在第三方位置的營銷、咨詢專家,也開始形成了“擁醬派”力量,并給醬酒的明天勾畫了清晰的藍圖和發展路徑。
權圖醬酒工作室總經理權圖明確表示,醬酒這波趨勢一定是20年以上的長周期,一定有5000億以上的市場規模和3000億以上的行業利潤,這是一個氣勢磅礴的長周期機會。
他認為,用濃香走過的道路來權衡醬酒市場,我們大概就會知道未來20年中國醬酒市場的脈絡,它一定會占有中國白酒50%以上的份額,一定會走向頭部化,一定會走向品牌化。
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田卓鵬等業內專家同樣屬于“擁醬派”。
楊光認為,未來醬酒行業會出現1個千億、3個200億、4個50億、6個30億級企業。
在田卓鵬看來,未來醬酒明星企業的規模會持續擴大,茅臺是超一線,之后的醬酒一線品牌大約5個,都將突破百億;二線醬酒準入門檻達到50億,三線準入門檻達到30億,合計一、二、三線醬酒品牌超過30個,形成很大一支醬酒力量。
醬酒營收增勢迅猛,已經超越了濃香酒
營銷專家楊光認為,目前來看,醬酒增長速度已超過名酒增長速度,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實際上,名酒企業的整體增速已經放緩,以2020年上市企業半年報的數據為例,五糧液營收增速達到13.32%,利潤增速達到16.28%;瀘州老窖方面,營收增速為負數,但是利潤增速達到了17.12%;山西汾酒營收增速為7.8%,利潤增速達到33.05%。可以看出,頭部名酒企業的營收增速普遍呈現較為放緩的態勢。
但是比較而言,一些醬酒明星企業按照目前標準,僅相當于行業三線的醬酒企業,卻跑贏了大盤、跑贏了一線名酒,呈現出快速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國臺2017、2018、2019這三年實現了三級跳式的持續跨越,銷售先后突破了10個億和20個億,利潤由1個多億到2個多億再到4個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國臺酒業在2019年11月底已經完成預定的20億元年度銷售目標,全年增幅達76%,利潤達到4億元。
根據相關數據,2020年,在疫情肆虐下,珍酒集團仍逆勢增長,銷售額接近20個億,超額完成任務,銷售額同比增加67%,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金沙酒業的高增速同樣驚人。根據官方公布的業績,2020年,金沙酒業實現銷售收入超27億元,按照2019年15.26億元的銷售收入計算的話,2020年金沙酒業同比增長78.3%。
從營收增速來看,這些目前在50億級別以下的醬酒企業,近幾年普遍達到了60%以上的增速,對比一線企業普遍不足20%的增速,明顯占據優勢。如果分品類來看,這些醬酒企業的增速也普遍高于濃香型名酒企業,盡管后者目前體量較大。
從數據上來看,近幾年全國白酒年產能維持在700萬~800萬千升的水準,其中濃香型占據了絕大多數。2018年濃香型白酒占白酒市場的51.01%;其次是醬香型,占15.31%。
按照營收規模來看,目前我國白酒行業一年營收在5000億~6000億元,若按照“擁醬派”的估算,未來醬酒達到5000億產能,那就意味著與目前白酒行業總體規模大致相當。若未來市場不能出現大幅度的擴容式增長,就意味著濃香型要被擠掉很大一部分份額。
此消彼長,未來還有新入局者嗎?
恒涵咨詢創始人黃文恒早在2020年初就發表觀點,認為當醬香開始崛起的時候,濃香熱開始式微。在他看來,濃香熱用了40年時間,而醬酒進入大眾視野才十年。未來,隨著更多資本、人才的加入,將進一步推動醬香熱。
“未來10年的醬香,是長期主義下的優質產品時代,是醬酒從小眾走向大眾、頭部品牌持續集中、領頭羊品牌和優質大單品崛起的時代。”黃文恒如是表示。
盡管業界普遍對醬香型白酒的發展趨勢表達了樂觀態度,但是其是否能超越濃香酒?更多業界人士對此持保留意見。
金沙酒業負責人張道紅在醬酒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也提出了醬酒熱下生態隱憂、品質隱憂、人才隱憂、品牌隱憂、渠道隱憂的觀點。可見,業內對醬酒的過熱、過快擴張存在疑慮。
也有觀點認為,盡管尚屬三線的部分醬酒企業增勢迅猛,但這是基于較小的體量、較熱的氛圍而實現的,比較而言,目前醬酒行業最大的企業,也是中國白酒業最大的企業茅臺股份,其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也僅為11.31%,略低于同時期的五糧液營收增速。
這就說明,雖然一線名酒的增速低于中小型醬酒企業,但這是因為基數過于龐大的緣故,而并非單純因為香型所致。
“行業此前已經進入擠壓式增長狀態,而非擴容式增長,如果說未來醬酒能夠擁有5000億的營收規模,那么白酒業整體能達到多少呢?”千禾策劃總經理呂正春認為,濃香型白酒還是擁有最為龐大的市場基礎,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并非簡單地認為一擠即退,而在行業強分化、酒業消費需求持續變化的狀態下,大規模的擴容式增長是否會出現還值得研究。
此外,一些其他香型的白酒也在加速擴張,這種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勢必會對“醬酒一家獨大”的期待產生沖擊。
例如,清香型的代表汾酒,目前其營收規模直追瀘州老窖,其利潤增速高于很多其他一線酒企;鳳香型的西鳳酒目前也提出了“跨越百億,回歸一線”的口號,正加速發展,以自身的獨特風味分食酒業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