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會期間,周洪江代表建議,進一步完善《酒類廣告管理辦法》,使其在進一步優化監管作用的同時,能夠與時俱進,減少對市場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并針對酒類產品的標簽進行規范和標準化。
對于國產葡萄酒目前的市場現狀,周洪江代表在兩會期間表示,進口酒對中國葡萄酒確實造成了一定沖擊,但目前來看,這種沖擊仍然是良性的,對中國葡萄酒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轉型和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機會。從新疆到煙臺,國產葡萄酒風土各異的產區都要做出自己的特點,從而追求差異化的競爭。國產葡萄酒從質量安全監管、許可證管理等方面都非常嚴格,做足品質的國產葡萄酒在未來仍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國產葡萄酒未來的增長要靠所有企業的共同努力。
他同時指出,張裕在未來仍將繼續弘揚工匠精神,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挖掘百年品牌的新內涵。同時,張裕還將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一方面是將國產優秀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極開展對國外優秀酒莊的并購,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此外,周洪江代表指出,電商渠道對于張裕是良性補充,張裕在線上線下渠道仍將保持相同的價格。公司還將針對網購消費者的特定需求,針對性地開發相應的網銷商品。在產業多元化方面,張裕也正在借助工業旅游這一契機,形成“大旅游”概念,進一步推動產業走向多元化。
在今年兩會期間,吳少勛吳少勛代表繼續關注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他表示,“我從事酒水行業20年,一直關注行業的熱點問題——食品安全。我對我們的行業品質是有信心的,只要是正規廠家的產品,質量是可以放心的。”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大懲治力度,不僅是警鐘長鳴,更要利劍高懸。”吳向東代表今年所遞交的提案,是關于持續加大力度打擊進口肉類走私的內容。吳向東在采訪中表示,走私肉類行為不僅造成國家稅收流失,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沖擊國內肉類產業發展。更為嚴重的是,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畜牧業生產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
他在兩會上建議,首先,要加大打擊力度,堅決遏制肉類走私行為,一方面加大入境環節查緝力度,另一方面開展境內市場專項整治。同時,加大對肉牛養殖的扶持力度,通過規模效益降低單位牛肉的生產成本。并加強溯源信息化體系建設及食品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國產肉制品質量和品牌力。
張樹平代表在兩會期間指出,白酒從量稅原來是為了限制小酒廠的生產,優化行業發展,但實際上,由于生產成本更高,大酒廠往往不愿生產中低檔酒,而小酒廠由于成本優勢占據了市場。因此他呼吁:白酒從量稅征收不利于中大型酒廠的結構調整,國家對該項稅收政策進行研究和調整。
倪永培代表在兩會期間聚焦企業的生態發展及三農問題。他表示,辦企業不僅要生產合格產品,還要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政府繳納稅金。但是,不能因為辦企業而危害到自然環境,更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環保“后遺癥”。
倪永培代表同時表示,辦企業的第一要務是走生態發展之路,這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產生的廢物在企業這一端完全處理好。此外他表示,要把農村變成為人民向往的秀麗鄉村,要把農民變成讓人羨慕的職業,這才是我們均衡發展長治久安之策。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興則產業興,創造強則企業強。”蔡宏柱代表表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今日中國,早已身處大國競爭的新賽場,站在了創新發展的新起點。如何在新一輪變革中贏得先機、催生更強勁動力、拓展更廣闊空間,舍“創新”二字,別無他途。
作為來自寧夏葡萄酒產區的代表,白尚成代表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要進一步扶持我區葡萄酒產業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他在兩會期間表示,我國將葡萄酒生產界定為輕工業產品,稅賦較高,導致國產葡萄酒在與進口葡萄酒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特別是近幾年,我國葡萄酒總進口量逐年快速增加,對整個葡萄酒產業鏈造成了沖擊。因此建議國家將葡萄酒列入農產品征稅范疇,減免消費稅,降低葡萄酒生產成本,增強國產葡萄酒的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
關心國產葡萄酒稅收改革問題的還有張守志、朱奕龍兩位委員。他們在兩會期間指出,智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等葡萄酒主產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即將實現葡萄酒進口‘零關稅’,同時葡萄酒主產國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促銷推廣力度,客觀上擠占了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
兩位委員建議,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委深入調查研究,參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做法,將我國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取消10%的消費稅,把17%的增值稅稅率降到13%,給予葡萄酒產業發展更多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