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說一下如何建構品牌人格化IP,以及如何避免IP崩塌風險,如何在一開始就防范這種風險,并最大化IP的價值。
坦誠講,這其實包括3層問題:
什么叫品牌人格化IP?
如何塑造品牌人格化IP?
如何規范IP崩塌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什么叫品牌人格化IP?
毋庸置疑,品牌IP化將是未來品牌營銷的趨勢。
但品牌LOGO≠IP,IP也≠人格化IP。
很多品牌會設計一個卡通形象,然后宣傳這個卡通形象是個IP。但其實IP的核心并非是形象,而是一種文化內涵。這個文化內涵,會引發顧客對品牌有超越于產品本身的聯想與認同。
當一個LOGO本身沒有太大文化內涵,并未和顧客的心理聯想綁定,那就只能是一個包裝圖。
比如三只松鼠火了以后,很多生產廠家都在模仿,做了各式各樣的卡通老鼠、卡通牛……然后擺攤開始售賣……美其名曰,找“三只松鼠團隊”傾力打造的,錢花了不少,但真正能讓人記住、且聯想、認可的IP品牌,少之又少。
所以,IP的首先核心是文化內涵,而當這種文化內涵,與人的基本價值觀或者人格相聯系時,就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化IP”。
什么叫人格?譬如人的性格、價值觀、階層屬性——善良、真誠、勇敢、堅韌、奮斗、包容、豁達、匠心、個性、追求極致、上等人、俗人等等。
這些人格,都是能引起人心深處精神共鳴的,也因此而擁有一批忠誠粉絲——因為萬丈紅塵當中,人們追求的,無非就是人格的認同。
無論IP本身形象是動物、植物、或者虛擬符號、或是真人(譬如創始人),其實都可能成為人格化IP。因為人們內心深處認可的,是人格和精神,而非外在。
2、如何塑造品牌人格化IP?
首先,老品牌一般都是自帶人格的,只是自己沒有發覺而已。這種人格氣質,往往是由于企業內部文化、企業長期以來的對外宣傳、以及外部顧客反饋,共同形成的一個通用認知。
比如人們提到華為,天然就有一種“堅持不懈奮斗者”的聯想。這是因為在我們身邊活躍的華為人、以及媒體當中的華為報道,以及任總個人的內容輸出,都在傳遞一個類似信息。
所以,基于這個天然的聯想,華為如果非要做個顯著的人格化IP形象,就相對容易。但當然,也有巨大風險。
又比如人們提到西安(也是城市品牌),天然就有一種“豪放大咧”的人格聯想。如果突然有一天政府開始著力打造“追求時尚和品味的風格”,短期內不容易,可能上海人覺得我們是不是對“時尚”這個詞有啥誤解。
其次,新品牌或者尚未有明確人格的品牌,是需要提煉IP關鍵詞的。
總之,品牌人格化IP的打造基本步驟不難,難的是實踐:
1.提煉IP內涵關鍵詞與塑造IP基本形象代言人
提煉內涵時,千萬不可生活在別處,假想一種人格。
因為人格是很難去生搬硬造的,一般都是基于品牌天然基因、創始人風格、以及企業文化。如果生搬硬造,未來就很大概率要崩盤——因為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偽裝自己。
塑造IP形象代言人,不是必須要做個卡通形象,也不是必須得創始人出馬(當然這個速度最快,人是最容易火的),也可以維持原樣,就用LOGO去表達,只是視覺上確實可能難記。
2.IP營銷大滲透和渠道大滲透。
有足夠多資金的情況下,就可以最快速度地去做大滲透。但沒有足夠資金,就以自己的圈層去做營銷和渠道。
總之,既然設定了IP,就要在營銷終端、和渠道終端去全方位落地——否則,就真的只是一個內部設計圖而已。
3.IP產業化、產品化閉環落地。
產品是IP的閉環落地方式。產品也可以是虛擬的,比如游戲。
往往從產品品牌往IP塑造,相對容易;但從IP往產品品牌打造,就相對難——因為這是迥然不同的兩套邏輯。
IP更多是一個營銷邏輯,產品品牌則更多是一個生產銷售邏輯。這兩者,需要的團隊支持也不一樣,前者靠設計和策劃也許OK,后者則必須要有整合性的、體系化的產品思維與銷售思維。
3、如何規范IP崩塌風險?
互聯網時代,人格化IP的崩塌速度遠超想象。累積一個人設,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功夫,但崩塌,只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當品牌在打算設立創始人IP時,一定要提前想清楚各種后果,學習“品牌人格IP的可持續性科學管理”。
這套科學管理辦法,其實適用于企業品牌、城市品牌、公益品牌、以及個人品牌等不同的品牌類型。因為不僅企業會遭遇問題,城市、公益、個人品牌更容易遭遇各種IP崩塌和輿論負面。
什么是品牌人格IP的可持續性科學管理?
傳統的IP策劃,只考慮IP內涵、IP營銷、IP商業價值延伸,但缺乏了對IP整個生命周期的預見與管理,當然這也不能怪IP策劃者,主要是時代變化太快、消費者變遷速度遠超過品牌策劃能預期的范疇。
1.設立品牌人格IP初期,就要考慮IP的全生命周期
首先,在考慮IP整個生命周期時,就要提前設想一點,如IP當事人或者虛的品牌人格,有不可控的、或任何容易未來引起爭議的因素,就盡量要在前期避免這類因素引起的后期風險。
甚至,要避免設立與人的品性/價值觀相關的屬性(比如誠實、善良、努力、堅持等等),只講專業的、或者不涉及品性/價值觀的屬性。
比如,之前椰樹牌椰汁的新包裝,雖然網上議論紛紛,認為美女奶牛的隱喻非常低級,出了不少調侃段子,但到最后,輿論其實演變為“LOW到好笑,蠢萌蠢萌”的全民情緒,反而刺激了品牌知名度,卻沒有太引申到對椰樹牌的創始人IP或者品牌IP本身的黑評。這就是壓根沒有“強設人格IP”的好處。
設想一下,假如椰樹牌和董明珠、馬云、劉強東等等一樣,在這之前,就開始大肆宣揚創始人IP或者品牌IP的人格屬性,比如努力、勤奮、堅持、屌絲逆襲、愛國、愛黨、愛家庭,那這次包裝負面事件,就不可能如此一笑而過了。
2.重構IP話語體系,一定要深入洞察用戶話語
一定要重構品牌的IP話語體系,而這,并非簡單地模仿“淘寶體或者二次元語言”,也不是自上而下的“領導式關懷語氣”,而是要深入洞察目標用戶的話語體系,用他們能聽得懂的邏輯,去闡釋同一個思想,傳遞同一個信息。
比如這次大佬們發言996,其實乍看起來,挺真誠、挺平易近人、挺情感充沛的,但為什么會引發如此多負面?
除了如上所述的大時代背景之外,其實是因為“站位錯了”,自上而下的領導關懷語氣,是更容易激起年輕人反感的。這并非是說內容錯了,而是語氣和身份感,讓年輕人不舒服。
很慚愧,這一點,其實我等“老同志”可能壓根沒注意到,所以才會經常自說自話,自顧自的講一些大道理和過去的故事哈哈哈哈……其實年輕人壓根不想聽,也不信奉權威,更不懼怕體制,也不考慮后果和代價……
當然,有時,老品牌實在跟不來年輕人的話語體系,也可以賣“反差萌”的人設。其實年輕用戶比老一代更為包容,只要你足夠真誠,哪怕你和他熟悉的世界不太一樣,他們都很樂意包容,覺得有一種反差萌,也會為你“不太一樣的小可愛”而買單。
3.樹立企業家人格IP時,盡量確保能HOLD得住大佬
如今時代,很多企業都會樹立自己的企業家人格IP,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或者想要走捷徑、或者一夜暴富心態不穩的企業,都不約而同喜歡“造神”——在企業內部造神,天天給內部人灌輸雞湯;在企業外部造神,忽悠流量和外部韭菜。
其實,這都是非常危險的。
西方很多百年企業經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因為企業科學管理制度的發展,逐步替代了“人治”,以及不可控的人格因素的影響,才能讓企業穩定的發展,減少許多不確定性的要素。
因為,企業家一旦陷入對自我權威的迷信,就免不了忽視社會的基本運行規則,藐視普羅大眾的喜怒哀樂,進而就可能“亂說話”——這并非是說,內容有錯,而只是內容不一定符合當下時代語境,容易“惹亂子”,引發更多潛在問題。
坦誠講,這也不全是企業家/大佬的問題,也有團隊匹配的原因——時代變化太快了,既Hold不住用戶,也Hold不住大佬。
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任何立官方“人設IP”,需要有全盤整套的市場發聲規劃,高管的對外言論發布,應該作為品牌建設的重要一部分
4.構建全員營銷矩陣,搭建多層次多方位的品牌資產口碑矩陣
傳統品牌營銷,只強調品牌單一發聲。當下社交媒體興起,又多增加了所謂的官方渠道,以及品牌IP渠道。
但依然,發聲的出口還是單一的。
假如這次大佬發言996之后,有幾個內部或者外圍人士或者企業,能從客觀專業角度,替大佬解讀一下,引導一下輿論,可能對企業的口碑損失會小一些。
總之,在當下時代,每個企業,城市,或者其他組織機構都應該思考,不要只依賴一個官方渠道,自說自話,而要構建全員營銷矩陣,配合外部第三方口碑,形成更為豐富、更多層次的營銷渠道矩陣,不僅發動內部,還有常態化的借助外部第三方,從而能夠在關鍵節點,不同層次的KOL和普羅大眾,配合發聲,這不僅是公關行為,也是一種營銷勢能累積的鋪墊。
確實,很多企業目前很注重“第三方口碑”,但僅僅是做Campaign事件性種草炒作,并未進行Retainer常態化的品牌資產口碑管理。其實,不可小覷這個Retainer工作,雖然很小,雖然平時看起來不起眼,關鍵時刻,發揮威力,力挽狂瀾。
當然,這個Retainer工作不可只依賴于內部,因為內部人容易自說自話,身在廬山不識真面目,還是得跳出來,有一個類似“獨立董事”的團隊角色來輔助把控。
總之,品牌IP化是一條必經之路,但在塑造IP時,盡量要“風險前置”,提前預想,并預備和演練團隊,一旦有任何危機,方可淡定處理。當然,更多時候,危機一旦到來,壓根來不及反應,就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了。所以功夫在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