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至今,醬酒風潮一直是行業繞不開的熱點話題,并且隨著茅臺戰略步伐的演進,醬酒熱與茅臺熱逐步呈現不同的主題脈絡。目前來看,只要茅臺市值過10000億元、股價超1000元、收入上1000億元這“三個1、十個0”的旗幟還在飄蕩,那么醬酒熱就溫度不減。
從數據來看,2018年醬酒品類銷售收入約1100億元,約占我國白酒收入的20%;凈利潤約440億元,占行業總利潤35%......醬酒研究學者權圖用“井噴”來形容過去的2018年。
隨著2019年上半年相關醬酒企業亮出成績單,頭部企業及品牌穩步向全年目標推進,由此醬酒品類“一樹多花”的格局愈發明顯。這種狀態一旦形成,即使“心不再那么大”的茅臺從百米沖刺跑轉向穩中求進的長跑階段,也不影響醬酒勢力的擴張。
站在醬香品類“一樹多花”的時代格局下,快訊君不免感慨萬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體量夠、產能足,2019年后好戲才剛開始
數據是佐證醬酒風潮的最好說明書。
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里,茅臺醬香酒公司營業收入突破45億元,利潤總額近14億元,同比增長119%。王子酒、迎賓酒、漢醬酒等自營品牌占上半年整體銷售比例約89%;習酒則完成銷售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省外市場收入占比達64%。
也就是說,在2019年后茅臺體系中會形成100億+80億的新組合。同時按照去年的行業推測數據,重回百億陣營的郎酒在醬酒部分有著近60億的規模,按照當前醬酒品類的平均增速,在今年之后這一數字大概率突破80億。
于是乎,茅臺酒與茅臺醬香系列酒、習酒以及郎酒形成了醬酒品類的“一樹三花”局面,這將是醬酒熱從萌發到井噴以來新的閃光時刻。千億茅臺孵化出兩個百億級品牌,同時提出“中國兩大醬香白酒”定位的郎酒如今早已不再局限百億目標,醬酒頭部體系的確立讓當前“三香分天下”的品類之戰變得愈發精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習酒上半年公布成績之后,那句“初步實現了從區域性品牌向全國品牌的轉變”的描述,無疑成為醬酒品類發展進程中的又一標志性節點,醬酒軍團再添全國性品牌是品類打好持久戰和強化行業話語權的關鍵。
相比眼前的亮眼數據,醬酒頭部勢力們對未來的謀劃關乎醬酒能否再戰十年。如果說過去產能因素是限制醬酒品類邁向更大空間的阻礙,那么近年來茅臺、郎酒等進行的擴能戰役,能夠讓我們對醬酒熱的下半程充滿期待,當前醬酒“一樹三花”的體系在產能上獲得了保證。
目前來看,茅臺酒擴建工程將在2020年完成,屆時將有5.6萬噸茅臺酒產能;茅臺系列酒擴建工程計劃在2022年全面建成,屆時系列酒也將有5.6萬噸產能。這將近12萬噸的生產能力,被茅臺定義為“茅臺集團的競爭力、實力和后勁”。
習酒在2018年2萬多噸的基礎上,未來幾年將會每年增加5000噸,最終醬酒產能將達到4萬噸,僅次于茅臺;目前郎酒已擁有醬酒年產能3萬噸,二郎基地醬酒儲存量已達13萬噸,技改工程完成后儲量將突破30萬噸。
歡迎醬酒的超級單品們登場
在北京卓鵬戰略董事長田卓鵬看來,當前是醬香品類第二次擴容期的黃金階段,而醬酒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呈現出集中、分化、擠壓的三大特征,而這一過程的重要表現便是將誕生一批醬酒品類的超級單品。
之前新食品雜志在《超級品牌時代》一文中指出,隨著全國名酒品牌和區域強勢品牌開始將大單品矩陣抬升到10億、30億以及50億層級,再度將白酒行業的品牌集中化趨勢推向風口,愈來愈多的企業通過持續提升的單品銷售完成戰略升級和內外調整。
一般來說,百億級品牌往往需要有超級單品來支撐。而短短幾年間,醬酒勢力便衍生出新的超級單品,足可見這股醬酒風潮的迅猛。
郎酒去年的百億成績單中,郎酒青花郎事業部實現銷售額約60億;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茅臺王子酒在茅臺醬香酒中的銷售占比達44.43%,銷售額突破24億元;在習酒的戰略規劃中,窖藏系列的營收占比要超50%......這意味著,茅臺王子酒和習酒窖藏系列在今年會邁入50億級單品行業。
如此一來,在新的母體全國化品牌與超級單品的雙重加持下,醬酒品類的行業地位再上一個層級。而稱霸行業的濃香型品類,在市場端已形成百億、50億、30億等梯隊的單品矩陣,普五、國窖1573、夢系列、劍南春,這些產品成為消費者認知標簽,深刻影響著濃香型白酒的競爭格局。
隨著醬酒品類自己的超級單品列陣成型,飛天茅臺不再孤軍作戰,紅花郎、茅臺王子酒、習酒窖藏1988這些單品在各渠道讓醬酒的聲量更為洪亮,這是醬酒熱從品牌層面落地到產品端的重要表現。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醬酒一梯隊后的國臺、金沙等品牌,也紛紛將大單品戰略放置于重要位置,一旦未來醬酒構建起百億、50億、30億、10億的大單品梯隊,最終在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等區間都能有對應的大單品與濃香品類對標,這便是所謂香型品類革命的階段性勝利。
產區是醬酒熱的核心,但不能成為“桎梏”
“一樹多花”固然美麗,但若能在大樹之下綠草茵茵,則是更具意義的成功。
我們先前談論的醬酒超級單品以及龍頭品牌體量的擴張等話題,雖是立足全國格局,但頗為尷尬的是,這份成績的產出卻局限在單一產區內。與之相對應的是,濃香型白酒之所以地位難以撼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有著遍布全國的產區體系以及區域內獨立的品牌梯隊。相比較而言,目前醬酒對產區的依賴程度格外突出。
一直以來,談醬酒就必然談赤水河流域,談醬酒核心產區。從地理優勢和歷史因素來看,這是目前醬酒進行品類傳播和品類價值打造的核心內容,但當我們從品類長遠的塑造和持續成長來看時,這套品類稀缺性和價值賦能體系或成為某種“桎梏”。
從品牌塑造層面來講,醬酒要營造百花齊放、百香芬芳的氛圍。
一方面當前赤水河核心產區的價值還要繼續強化,但與此同時川派醬酒、北派醬香等也應大膽釋放自己的個性特征。在強調品牌個性化的酒業競爭環境中,醬香品類也應有豐富的價值評價標準和風格表達,并且這種展示并不需受品牌體量所影響。所以從品類發展大局出發,類似“出了茅臺鎮產不出好醬酒”的理念也應退出歷史舞臺,至少是輿論舞臺。
對于白酒行業來說,產區優勢是傳遞品牌價值的重要內容,特別在醬酒的品質故事中,赤水河是恒久不變的母題,我們之前所說的百億醬酒梯隊正是來源于此。但除此之外,醬酒品類要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并構建多個品牌集群,就應該有意識地尋找更多的價值宣講點。
例如去年以來,郎酒莊園的戰略規劃浮出水面,這個投資上百億元的集參觀、度假、品酒以及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主題綜合體,便是在傳統區位優勢基礎上,構建新的價值釋放點,跳出了傳統的產品銷售層面。
因此從消費者層面來講,白酒消費中地域認知是影響購買的重要因素,但良好的品牌溝通及互動,以及積極地品牌形象打造,也是實現市場突破的核心,因此跳出產區來談品牌,是豐富醬酒品類故事和價值點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