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出現多起國產小品牌葡萄酒被查出質量問題,且此類案件大多發生在三四線市場。為何三四線城市成為這類葡萄酒的生存土壤?WBO對此進行了深度探訪與分析。
食品批發市場“擦邊球”多,主銷鄉鎮市場
據長沙葡壹精品酒創始人方奕向WBO介紹:湖南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位于長沙高橋的批發市場中,有諸多“擦邊球”葡萄酒。這些葡萄酒的主要客戶都是湖南一些鄉鎮市場的小型煙酒店。
成都逸品酒莊總經理賈培也表示:成都的食品城也有非常多打擦邊球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往往貼個酒莊酒的標,背標又顯示是國內一個不知名酒廠的。
部分白酒經銷商成劣質葡萄酒的“滲透對象”
另據一名成都近郊某煙酒店的老板向WBO爆料:一家批發商在向他推銷用于婚宴渠道的白酒時,承諾搭贈葡萄酒,但搭贈的這批葡萄酒則是一款誤導消費者的產品。
這位酒商向筆者展示了這款酒,其正標有“素描城堡”、“徽章”,以及LEFTHORE LATOUS的字樣,背標顯示產品名為“左岸拉圖干紅葡萄酒”。但生產商則為煙臺某葡萄酒公司,且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SC編碼),很明顯是一款國產葡萄酒。
“不少做白酒的酒商,他們認為消費者沒幾個懂葡萄酒的,不會去品葡萄酒究竟好不好,甚至兌雪碧喝,所以隨便拿一些葡萄酒就行了。”賈培說到。她認為:許多三四線市場,特別是非專業葡萄酒門店出現擦邊球甚至假貨,原因一方面在于信息不對稱,一方面還由于這些商家主營其他商品,對葡萄酒不夠專業所致。
事實的確如此,前述2018年上半年被查出葡萄酒有食品安全問題和違規現象的終端,大多是三四線市場的本土超市,而非專業的酒類門店或大型商超連鎖。
越是鄉鎮市場,擦邊球越多,消費者品牌意識不強
這些“擦邊球”品牌甚至質量有問題的葡萄酒為何在三四線城市有生存土壤?在方奕看來,其成因還在于“不懂”與“僥幸”。
福建莆田佰城商貿葡萄酒事業部總經理莊祚茂向WBO介紹到:出現這種亂象,主要還在于消費者與酒商對葡萄酒都了解不多,很多酒商也不專業。感覺是個品牌酒,而且門檻很低,很容易成為總代,還有一定利潤。
“很多消費者對這些品牌也沒有這么敏感,七八十塊錢,大多數消費者都能接受。”莊祚茂說到。
扎根泉州銷售葡萄酒多年的行業資深人士王燦輝指出:擦邊球品牌是在越靠近農村的地方越猖獗。但實際上東南沿海許多鄉鎮的消費者已經頗具消費力了,只是他們對品牌的需求還不及一二線市場那樣高。
三四線城市消費者開始“識貨”,已有“正規軍”進入
王燦輝他認為:三四線市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變得“識貨”,“正規軍”越來越有市場,肯定是趨勢。
事實上,部分葡萄酒的大品牌近兩年一直在滲透三四線市場,張裕解百納與張裕醉詩仙兩個品牌近幾年在諸多縣級市場做得風生水起。張裕品牌方也十分配合當地經銷商進行推廣,品牌大使和釀酒師會去支持當地經銷商開品鑒會。值得一提的是,張裕公司對品牌的產權保護也頗為給力。
另據相關知情人士介紹:富邑旗下價格親民的洛神山莊在三四線市場的鋪市率也不錯。且富邑葡萄酒也計劃于下一財年在三四線市場大力推廣旗下這一品牌。
開發三四線市場要鎖定關鍵門店
事實上,百元以內的葡萄酒大品牌,是非常適合于在三四線城市進行推廣。畢竟,許多“擦邊球”品牌無非就在這個價位段。
“正規軍”進入三四線城市應注意什么問題?對此,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義介紹到:首先,品牌要做細,實現深度分銷,我們的經驗是‘下沉、封鎖、包裹’。品牌一定要下沉至每個鄉鎮主要的銷售網點,業務員要主動去跟他們接觸。封鎖指占領一個柜臺,讓別人沒機會。包裹即用自己的品牌把零售商的門頭包起來。
“其次,就是品牌一定要有專業的打假維權隊伍為自己服務,目前很多國產酒大品牌都有。這非常重要。”沈義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許多在一二線城市已擁有較高知名度的葡萄酒商業單品應下沉渠道,主動去三四線市場推廣。畢竟,“正規軍”直接到三四線市場進行大力推廣,其財力更強,又有名門背書,影響力蓋過“山寨”、“李鬼”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這也會提高大單品的滲透度,為企業創造更大利潤。
“只要大品牌更多去重視這個藍海市場,加之消費升級與之相互作用,相信3年內,正規品牌即會在三四線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他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