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上,各種容量的葡萄酒層出不窮,在容量上進行差異化創新成為很多廠家、進口商和運營商進行市場競爭的利器,希望通過容量創新,找到消費的新藍海。那么這種創新到底可行嗎?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可以先了解一下葡萄酒在容量差異化創新的現狀。目前,在葡萄酒的市場上,容量差異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小瓶裝,一個是大瓶裝。
中國市場小瓶裝酒發展現狀
目前在國內的葡萄酒市場上,小瓶裝酒常見的有3種規格,187毫升、250毫升以及375毫升三種。這種類型的葡萄酒一般在四、五星級酒店的迷你吧、便捷連鎖超市或飛機航班頭等艙、商務艙用酒。一般用來贈送給頭等與商務艙的客人,一次一瓶,一般這種酒款易于入口且價格不貴。
小瓶裝酒在酒水行業的誕生和興起是酒水消費文化健康趨勢的一種具體表現,隨著健康飲酒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少喝點”、“喝好點”、“高檔點”的小瓶裝酒日益盛行起來,甚至成為中低檔餐飲市場的消費主流。消費者消費小瓶酒,大多出于“自飲,圖個實惠”、”飲用方便,量力飲用”等。葡萄酒中琳瑯滿目的各種小酒產品,都是對于消費健康化的一種適應和迎合,也是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營銷手段的一種探索和試水。
小瓶裝酒具有在體積、酒量、重量、價格等方面的優勢,這些優勢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僅在于符合消費者倡導的少量飲酒的健康文化,符合消費者提倡的公平透明的酒桌文化,符合消費者對產品購買的低成本要求,還滿足了消費者對于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富有個性的需求。
因此,從現狀可以知道,小瓶裝就具備的優勢使其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但在當下,它還僅僅是一種補充,使企業進行市場拓展時的一種手段。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小瓶酒是一種有益的產品線豐滿,卻無法成為企業經營的主流。
大瓶裝葡萄酒又表現如何?
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大瓶裝葡萄酒產品,主要有1升、1.5升、3升、6升等規格產品,大瓶裝在市場上的趨勢和潛力,更直接地說,在市場上的見面率還是非常低的,不要說跟標準容量裝相比,就是跟小瓶裝產品比起來也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國葡萄酒發展成熟度決定的。
在我國,葡萄酒還是出于一個發展和培育的階段,不是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即便在經濟發達、葡萄酒接受度較高的江浙滬、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葡萄酒也沒有成為餐桌上的必需品,在標準容量產品還在持續培育時,大容量產品的差異化便無法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同時,大容量酒品,也不符合消費健康化的趨勢,并且在重量、價格以及運輸等方面都不具備太多優勢。最后一點,大容量酒品的使用場合太少。除了在飲酒人數較多時(如生日宴請),拿大瓶酒活躍現場氛圍,大瓶裝酒更多的用來在實體店裝飾或者收藏,而具備收藏價值的大瓶裝葡萄酒,對于產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從趨勢上來說,大瓶裝酒相對于小瓶酒更加不樂觀,在我的觀點里,大瓶裝酒在可以逾期的未來5-10年內,僅僅是產品結構中點綴。
葡萄酒容量差異化創新的具體實施
不可否認的是,容量差異化創新,作為企業市場經營的一種策略手段,也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是不是進行容量創新以及如何進行容量創新,企業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和布局:
首先定位。不同常規容量的新品,一定要有明晰的產品定位和消費者定位,也就是新開發產品在自身的產品體系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基于產品的定位去設計產品的運營策略和傳播手段,基于消費群體的特性,設計產品的整體包裝和傳播策略,將有限資源聚焦在刀刃上使用,最終達到推出差異化容量產品的目的。
其次是概念。要賦予新產品一個有意思的概念,也就是把新品做成概念性產品,通過概念的打造和演繹,將其做成爆款,進行品牌引流,為企業的核心品牌做人氣的積累。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移動互聯時代,新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多,通過新技術工具與好概念融合,或許會產生驚人的傳播效果。
最后是渠道。也就是說進行容量創新的產品通過什么渠道傳遞到消費者的手中,要進行提前的布局和準備。對于這種產品,一般的情況下,以線上渠道為主,線下渠道為輔,是最好的一種結合。所以,對于專注于傳統渠道運營的企業來說,進行差異化容量產品推出時,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