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全國性名酒漸回血,速度不一,步調一致
除茅、五、洋外,其他全國性名酒也在不斷地恢復性增長,雖然發展速度不一,但步調始終都在朝著第一梯隊看齊。
瀘州老窖穩中求進,“穩”字當頭,在“重回前三”的目標牽引下,不斷摸索方法,從品牌到營銷架構都在循序漸進,其五大單品成績突出,復合增長率從去年的20%上升到了今年的26%。
而在發展路上不斷奔跑的汾酒也跑出了高速度,連續兩年營收利潤近50%的增長,可謂是混改初見成效。
可以預見的是,在2018年開局表現不俗的全國性名酒,雖與第一軍團間距離尚遠,但若延續勢頭,或將在今年的業績上取得新的突破。
03、“黑馬”業績增幅亮眼
本次一季報中的黑馬有兩匹,一匹是水井坊,另一匹則是酒鬼酒。
水井坊摘下了一季度營收增幅的桂冠,營收排名也從去年的第15名躍升至第10名。一直堅持高端定位、做“中國最值得信賴的白酒品牌”的水井坊享受到了消費升級帶來的新一輪中高端白酒發展紅利。同時,高質量品宣活動所帶來的品牌效益提升,也為其增長打下了基礎。
而酒鬼酒則在營收與凈利潤方面分別實現了46.12%與68.88%的高增長,雖然體量較小,但勢頭較好,加之背后有中糧助拳和本身的名酒基因,后面的表現也值得期待。
04、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區域格局
在區域格局上,一季報展現出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局面。
川酒大軍增長迅猛,四家川酒上市公司的增速均達到了兩位數,營收共計185.26億,占總體營收的三成;徽酒一門四杰,除金種子尚在轉型調整期外,其他三杰發揮穩定,古井貢、口子窖和迎駕貢以約50億元的總體量穩據安徽;西北方面則呈現出明顯的疲態,在6家營收增幅不到兩位數的酒企中,西北就占了4家。退,不能固守西北,進,無力逐鹿中原,令人扼腕;而蘇酒除“大富翁”洋河外,營收第7的“小富翁”——今世緣則默不作聲地做著市場,在“緣”系列的拉動下,其一季報表現亮眼。
05、上市業績盤擴大,擠壓增長態勢突出
據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總體營收合計580.08億元,利潤214.36億元,相較于去年的447.14億元與156.63億元有較好的增長。
究其原因,一是漲價使大部分酒企的利潤率相較于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二是市場的擠壓式復蘇。品牌力弱的酒企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上市酒企尚且如此,中小酒企的生存狀態更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大部分酒企業的凈利潤率相較于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后記
透過2018年一季報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酒業格局走向——
寡頭割據或將愈演愈烈,品牌力強的企業將有更多的話語權。
全國性名酒會進一步下沉到區域,針對不同的區域進行精細化運作,搶奪市場份額。
區域性名酒則面臨著“守土”與“開疆”的兩重挑戰,要想市場不被擠壓蒸發,就需要在鞏固強勢市場的同時向全國擴張。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是要做好優勢市場的建設維護,側重從經銷商到終端的影響力;二是需要在品牌投入上加大力度,提高效率,加強品牌在全國范圍市場內的影響力。
而在全國性名酒和區域名酒的擠壓下,中小酒企的生存狀態江河日下。目前來看,抱團發展和被收購似乎是兩劑救命的方子。前者的案例是春糖上宜賓、杏花村、瀘州等產區的中小酒企紛紛抱團參展;后者的參考則是老白干并購豐聯和江小白收購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