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平洋彼岸的一則“禁令”,讓國產芯片困境浮出了水面。被深深刺痛的“中國芯”,到了現在才知道,美國人一斷掉芯片供應,會給強大的中國通訊,帶來這么大的麻煩。
“中國芯”為啥會被“掐住脖子”?環顧國內的芯片產業,國內企業雖在中低端有一定基礎,但在高端領域不存在競爭優勢,而像智能手機等必須使用高端芯片。
從世界芯片產業看,中國芯片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短板暴露無遺。“控制權”本來就掌握他人手里,也就意味著該危機隨時會爆發。現在爆發,反而可以倒逼中國企業加速芯片創新。
此事應該成為國內酒企的一個啟示。
4月22日,張裕葡萄酒交出2017年成績單,本年度營收實現49.33億,增長4.56%;凈利潤實現10.3億,增長5.01%。可以看到,張裕營收在回歸歷史的巔峰,凈利潤在扭轉去年的負增長。
與國產葡萄酒產業相比較,張裕成績單有很高的含金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244家規模以上的國產葡萄酒企業,產量達到100.11萬千升,同比下降5.25%;完成銷售收入421.31億元,同比下降9%;利潤總額達到42.28億元,同比下降11.55%。
國產葡萄酒所有數據都在下降,行業老大卻是在逆勢增長?這不是咄咄怪事。比較來看,張裕營收規模達到整個國產酒的1/10以上,利潤更是占到總額的25%。這里面固然有張裕作為行業老大的競爭優勢,但不能忽略的是,更多源于張裕自身的積極進取。
行業總體數據在下降,老大們的成績在上升。這其實是當前整個酒行業的特征。不可否認是有行業深度調整的“強分化”邏輯推動。但另一方面才是我們該注意到的,在中高端領域,一線酒企占據的優勢太大了,這會讓它們“強者愈強”。
一線酒企能在行業高端領域占據特別大的優勢,與它們的發展策略有關。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它們引領著整個行業方向,像美國人對待“高端芯片”那樣,牢牢把控著產業的“領空權”。
以張裕來看,在國產葡萄酒企業獨守一隅時,張裕就堅持通過全球化布局來謀局本土,以國際化標準來滿足中國市場,以宏大的格局來應對局部挑戰。持久的堅持,為張裕葡萄酒鍛造了強大的競爭力。
近期,景芝在山東糖酒會上舉辦中國芝香白酒價值峰會,發布《中國芝香白酒價值白皮書》。同樣是基于這個道理,以筑起“品類領袖”護城河的形式,為高端魯酒找到驅動武器,在山東打造起抵御全國白酒襲擊的防火墻。
4月19日,五糧液的新加坡唐人街專賣店正式開業。該專賣店直接展示銷售五糧液產品,并以此為窗口在新加坡傳播推廣五糧液和中國的優秀白酒文化。
五糧液想必也是這樣想的。國內白酒市場競爭加劇,五糧液通過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加快輻射全球市場步伐,推進國際化戰略落地,讓“世界的五糧液”深入人心,在高端價值上占據國際“控制權”,國內銷售自然無往不利。
過去一年,全國一線白酒企業強勢復蘇,二三級酒企在弱復蘇中恢復增長。隨著一線酒企快速啟動市場下延,以及產品上完成“高空卡位”,二三線酒企的壓力愈發加大。
當此之際,它們必須以一線酒企的戰略眼光應對一線酒企,必須通過開拓高空來應對高空轟炸,而占位高端,占位價值,固守品類則是不二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說,像國產芯片沒能占據高端一樣,國內酒企若未能在價值、品類上占據一席之地,未來勢必面臨脖子被掐住,并遭受一線白酒企業的高空襲擊。
對酒企來說,發展還是需要行業觀,必須從做行業標桿企業的心態出發。如果還只考慮“小我”的自己,在原有的世界里打轉轉,甚至只考慮區域來滿足發展,那么,“中興風波”不只是會發生在中興通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