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首屆)中國養生酒市場高峰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表示,2015年我國養生酒領域規模企業共計196家,虧損僅8家。“2015年1~12月,規模以上其他酒(主含保健酒)企累計完成銷售收入328.7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37%,利稅共計46億元,上繳稅金增加16%。”王琦列舉數據說道。
他表示,2015年其他酒增長速度最快,虧損企業數最少。這說明了人們對大健康消費的認識在不斷增加,健康養生酒的概念正在不斷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生產果露酒和養生酒的企業也在不斷擴大,過去許多不做養生酒的大企業也開始步入這一領域。
而且從相關數據來看,養生保健酒是國內發展最快的酒種,成長空間巨大。僅就其中的保健酒而言,2001年,中國保健酒行業只有約8億元的規模;2006年,其規模成長便突破了50億元;2008年,便突破了100億元大關;而到了2014年,全國保健酒市場的規模已經增至約229.9億元。
北京正一堂營銷咨詢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田卓鵬認為,目前,健康、養生、保健酒行業已經以強勁的發展勢頭總體進入了規模發展期,其大品類更是進入了“野蠻生長”的爆發期。未來幾年內,這種爆發式增長將在消費者養生需求增長和行業規范化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高增長的慣性。
據《中國養生酒發展白皮書》預測顯示,未來五年養生保健酒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年度復合增長率在15%左右。
行業需要加強保健酒規范
保健酒行業的持續高增長毋庸置疑,應該說近2年的增長遠遠高于白酒行業。然而通過觀察幾個企業的數據分析,只有勁牌有限公司近2年以10%左右的比例增長,而其它企業均處于下滑狀態。而造成這種行業高增長而企業低增長甚至處于下滑狀態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競爭過于激烈,新企業、新品牌的大量進入搶奪了部分老企業、老品牌的市場和消費者,導致部分企業的微增長和下滑。
因此,這就造成目前養生保健酒市場存在魚龍混雜、質量參次不齊的情況。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進入養生保健酒市場的企業一定要有絕對的高價值產品和過硬的實力做支撐,才能有所作為。
近年來,在健康消費不斷升級和行業市場混亂的情況下,除了保健酒龍頭企業外,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企業開始爭相布局,引領養生保健酒的發展潮流。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眾多酒企正醞釀、發力保健酒市場,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利好的信號。但目前保健酒行業規范性較差、企業良莠不齊,必須要加快行業標準的建立,規范肅清行業環境。
據了解,繼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后,《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行業相關人士認為,這必將有效加大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而對于保健酒行業而言,加大監管也將引發保健酒市場的洗牌,同時也將促進行業獲得更大和更穩健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