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學老熟
白酒中存在的醇、酸、酯、醛等成分在老熟過程中經過緩慢的氧化、還原、酯化與水解等化學反應相互轉化而達到新的平衡,同時有的成分消失或增減,有的成分新產生。這是白酒老熟的主要機理。
1、酸類的變化
白酒在貯存過程中,總酸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乙酸、丁酸、已酸、乳酸。有機酸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醇、醛的氧化作用;二是酯的水解作用。醇先氧化為醛,進而再氧化為相應的羧酸。醇在沒有氧化劑存在下氧化反應緩慢;而醛很容易氧化為相應的酸。白酒中存在的分子氧很難將高級醇氧化,必須將氧的激活物質,否則依靠氧分子要將高級醇氧化為酸往往較慢或較困難。
酯類的水解作用是酸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白酒在降度時水的比例增大,促進了順酯的水解作用。而羧酸中的碳是最高氧化態,一般條件下很難被還原為醛或醇,加之其揮發系數小,貯存過程中不易揮發,一旦形成很難再減少。
2、酯類的變化
白酒在貯存過程中,幾乎所有的酯都減少。這充分顯示了白酒在貯存過程中主要酯類的水解作用是主要的。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要提高酯的量,酸和醇必須足夠多,平衡才能向產生酯的方向移動;相反,酯和水含量高則出現水解現象,產生酸和醇。低度酒由于含水量大,發生水解的機會大些。
根據對白酒老熟研究的現有結果,可以說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白酒在貯存過程中,含量多的低級脂肪酸乙酯及乳酸乙酯發生水解作用生成相應的酸和酒精,而不是以往推測的酸和酒精酯化生成酯。但是也不能完全排斥有的微量成分可能存在酯化作用。
3、醇類的變化
對于不同香型的酒,其變化趨勢不一。濃香型白酒在貯存過程中高級醇含量呈上升趨勢。而對于清香型白酒則是先升后降。高級醇的增加主要是酯類的水解產生的,而其含量的減少,則是因酒中的分子氧被激活,醇的氧化作用突出,進而使高級醇含量下降。另外,高級醇含量的降低還與在貯存過程中其較高的揮發性有關。
4、醛類的變化
乙縮醛是重要的香氣成分,在貯存過程中,可由乙醛和乙醇縮合生成乙縮醛。因而乙縮醛含量上升,乙醛的含量會相應地減少,但這并不表明酒中乙醛的總量就一定減少,因為醇的氧化作用還會生產相應的醛類。
當然白酒的存放除了要看酒本身的質量,還要看密封狀態以及存放環境等多種因素。雖然白酒一般是沒有保質期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酒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
普通香型的白酒到5年以后,口味變淡,香味會減弱。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擺放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性能改變,失去白酒本來固有的特性,國家為了嚴格規定,要求乙醇含量10%以下的飲料酒等,必須標注保質期。
有些人把白酒作為藏品來收藏,但是存放不當容易“跑酒”,那么怎樣存放才能防止“跑酒”使白酒長時間存放呢?
防止“跑酒”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1.先檢查藏酒,把瓶蓋重新再擰緊一下。這是防止“跑酒”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
2.把實用蠟放進金屬容器里加溫,待蠟融化成液體后,把酒瓶倒過來,將瓶蓋直接在容器里浸一下即可。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如果蠟溫度過高,塑料瓶蓋容易變形;另外,您的酒如果漏酒很嚴重,酒瓶剛倒過來酒就漏了,蠟封不成功。或者把已經融化好的實用蠟,用刷子涂上瓶蓋和瓶口的連接處即可。這種做法的缺點是:破壞了瓶蓋的原始狀況,尤其是塑料蓋上原有的保護膜被沾進蠟里,不容易還原。
3.用保鮮膜將瓶口仔細包好,用透明膠帶纏,瓶口位置將膠帶繃直拉緊,多饒幾圈,透明膠帶有個特性,時間越長自身纏的越緊,一定別忘了留出一段膠帶頭, 要不拆時就難了。但是這種做法防“跑酒”效果比封蠟稍差。
4.最好的辦法是: 先擰緊瓶蓋,用保鮮膜將瓶口仔細包好,用透明膠帶纏緊,再封蠟。這種辦法被一些收藏專家采用。
地道純正的中國白酒采取傳統工藝,選用純糧釀造,沒有任何人為的“加香勾兌”成分,若要做到適合儲藏則需固態發酵,發酵期長,酒度較高(通常在50度以上)等條件。在白酒的多種香型中,以醬香型白酒最易儲藏。用于盛酒的容器最好選用壇子,壇子自身含有多種礦物質,用它來裝酒能經久保持酒的香味,會令酒更香更醇,促進酒的老熟。正確的藏酒方式才能讓白酒“愈久愈濃,愈久愈香醇”,價值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