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辦,大會發布了《國家級工業旅游區(點)規范與評定》行業標準以及《全國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6-2025年)》(征求意見稿),并為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首批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授牌。
在酒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工業旅游。既包括伊利、青島啤酒這樣的大企業,還有金豐釀酒這樣的初創企業,涉及各個行業。
11月28日,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辦,大會發布了《國家級工業旅游區(點)規范與評定》行業標準以及《全國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6-2025年)》(征求意見稿),并為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首批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授牌。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講話中指出,雖然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工業旅游目前還處于萌發階段,但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游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形成的特色工業小鎮,將生產展銷、文化創意、休閑游憩等功能有機融合,為工業旅游開辟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工業旅游示范點指的是具有觀賞、研學、展示、休閑、康養、購物等功能,提供相應旅游設施與服務的場所,包括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工業展示區域、工業歷史遺跡以及反映重大事件、體現工業技術成果和科技文明等的載體。
國家旅游局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旅游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接待游客總量將超過10億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總量超過2000億元,實現綜合收入總量可能超過直接收入的10倍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業超過12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新增超過600萬人。
除了體量越來越大,工業旅游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李金早提出,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旅游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接待游客總量將超過10億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總量超過2000億元,實現綜合收入總量可能超過直接收入的10倍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業超過12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新增超過600萬人。
而一批知名企業也早已瞄準工業旅游這片藍海。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總監白如冰表示,十分看好工業旅游前景。“伊利集團從2005年開展工業旅游,累計接待人數已經達到1000多萬人次。現在我們是總部輻射外部工廠,外部輻射了42個工廠和牧場,向消費者開放,免費參觀,免費品嘗。我們全國總共有43個景區,其中4A級的有三個,3A級的有十幾個。”
由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也是工業旅游中的佼佼者之一。據大會資料顯示,青島博物館自2003年建成開放以來,目前已創造出45.58億元的品牌價值,年接待游客達70萬人次,旅游收入5000萬元,也是青島接到入境游客比例最高的4A級景區。
對于企業來說,工業旅游除了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更有助于企業品牌理念的輸出。“工業旅游一方面給消費者一個健康的體驗,另一方面也是品牌效應的傳播,對于我們產品的宣傳是非常有意義的。伊利的工業旅游現在吸引力非常強,我們去年參觀人次達到50萬,今年將突破60萬,很多旅行社、教育機構都是爭相走進伊利。”白如冰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也表示,工業旅游對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品牌價值、贏得消費者信任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在工業旅游上還要進一步加大投入,要激活機制,培養人才。以青島啤酒博物館為基礎,我們現在已經延伸到了青島啤酒1903社區酒吧、個性化紀念品開發、旅行社等幾大旅游產品板塊。”
而對于資源型企業來說,開發工業旅游對推動企業轉型也有著積極作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主任王立新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開灤過去是以開發煤炭為主的資源型企業,有七萬多在職職工,九萬多退休員工,要改善企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很多,但是我們認為工業旅游前景非常好。”
王立新介紹,開灤從2000年之后開始進行轉型,而工業旅游則是集團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為了適應國家去庫存、去產能、調結構、轉方向的號召,我們依托開灤的工業文化修建開灤博物館,利用唐山礦的一部分產前區、老廠房和井下廢棄的老巷道來發展工業旅游。隨著京津翼一體化的推進,目前北京客源大概占我們所有外地游客的三分之一。”
雖然工業旅游發展的如火如荼,但李金早還指出了目前工業旅游發展中的不足和難點。李金早表示,由于我國工業旅游處于萌發階段,大量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工業旅游的價值,沒有摸透工業旅游的發展規律,一些企業缺乏高層次策劃規劃,僅僅停留在工業產品介紹階段。
王立新也坦言,目前開灤博物館的直接收益還是門票,下一步要按照盡量延長旅游產業鏈,增加盈利點,未來還可以帶動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