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越老越吃香,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酒品市場“年份熱”雖有多年,“酒齡”的認定及鑒別標準卻缺乏統一規范,以致“老酒陳釀”良莠不齊,市場銷售混亂。 “希望盡快出臺關于老酒品質鑒定的規范標準,讓老酒行業規范良性發展。”11月19日,在省酒宴所主辦的“思賢老酒專家評審會”上,我省白酒釀酒行業的專家們如此呼吁。
酒品拼“老” 標準缺位
走訪成都各大超市,記者看到,茅臺、五糧液、白云邊、枝江、瀘州老窖等白酒品牌紛紛將包裝精美的年份酒擺在醒目位置。酒的“歲數”越老,價格也越高。一瓶普通白酒一二十元,一旦標注3年陳釀或5年陳釀,身價至少上漲到四五十元,多則幾百上千元。盡管價格不菲,這些標注了年份的老酒卻銷售火熱。家樂福超市八寶街店白酒銷售員告訴記者,五糧液10年陳釀、15年陳釀,白云邊20年陳釀等年份酒經常斷貨。
選購白酒的消費者劉先生說,送禮會買陳酒,因為夠檔次,不過“對于年份長得離譜的酒,例如幾十年陳釀不會買,因為覺得不太符合實際。” 消費者馮女士則表示擔心老酒中陳釀比例太少,“如果商家能在包裝上更清晰的標明陳釀含有比例,買的時候會更放心。”
目前,盡管國內白酒市場上老酒生產銷售火爆,但尷尬的是,定義不清、定價混亂、質量參差不齊,老酒國家標準暫時缺失,同時也沒有相應的檢測手段。“一方面消費者買到的老酒品質無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誠實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被大打折扣,而有些不誠信的廠家反而可以賣高價,坐擁市場紅利。” 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表示。
對此,四川省酒研所所長吳亞東認為,能稱得上真正“老酒”陳釀的,應該首先是60度以上的優質純糧酒,并且經過專業技術儲存達到了10年以上。其中酒的儲存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術,“但這些目前均沒有標準。”
亟待規范 行業鑒定標準
“國外的老酒陳釀,目前市場比較規范,就是因為有國家和行業協會制定的公認的行業標準,才使行業能得到健康的發展。”中國白酒著名專家、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徐占成的觀點得到參會專家們的一致認同,白酒營銷專家鐵犁也認為,國家應制定有關年份的認定標準,形成統一的檢測規范,否則投機取巧、以次充好等造假情況不除,年份老酒就會變成一場數字游戲。
四川思賢酒業銷售總監方洪友更提出,企業也要加強誠信自律,不要在不具備生產年份酒實力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四川思賢酒業副總裁丁玲則向記者獨家透露,作為專門生產、銷售老酒的公司,經過提前近20年有意識保留本廠原酒及收購他廠原酒,該公司明年年初將推出3—4個老酒品類問世,“希望能以貨真價實的產品,為老酒行業樹立標桿,推動老酒行業規范化發展。”
(記者 閆新宇 實習生 黃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