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長、高毛利的飲用水行業
可能有別于表面上的認知,飲用水雖然單價相比白酒低很多,但是飲用頻次高。更重要的是,飲用水的毛利率并不低。
2014年中國瓶裝水行業銷售收入就高達1131.55億元,同比增長11.6%,基于對健康的關注,中國人瓶裝飲用水市場從2006年開始5年即實現翻番,近幾年增速有所下滑,但瓶裝水行業依舊維持兩位數增長,近年來在飲料行業中毛利率水平一直高于平均水平。
2012-2014年已經連續三年毛利率高于30%,雖然2014年整個飲料行業不太景氣,但瓶裝水行業還是保持了33.23%的毛利率水平,較飲料行業29.06%的平均水平高出4個百分點。
據已上市的西藏水資源財報顯示,2014年中期,西藏5100的毛利率達62.11%,高峰期曾經達82.22%;2015年中期,毛利率達62.66%,同行業平均值達31.68%。
▲參考:礦泉水成本毛利構成圖
有媒體曾做過這樣一組分析,以一瓶550ml在社區零售店售價為1.5元的礦泉水為例。水成本為1分錢;瓶子+蓋+噴碼+膠帶約為0.17元;營運和廣告費約為0.22元;經銷商平均以0.6元每瓶的出廠價拿貨,再以平均1元每瓶的價格批發給社區零售店,零售店再以1.5元每瓶的價格出售。
能否復制衡水老白干與六個核桃的故事?
在酒行業,跨界做飲料的最成功的,當屬原衡水老白干一幫團隊運作的六個核桃。六個核桃毫無疑問是成功的。這種成功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衡水老白干。
據了解,六個核桃原先與衡水老白干同屬一個集團,作為一個不盈利的負資產,在2005年底,養元由衡水老白干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改制為股份制的民營企業,六個核桃開始的核心團隊,也全部脫胎于衡水老白干,據說改制后,當年就突破了6000萬。
這是酒業團隊跨界飲料最成功的案例,從剮水的情況看,2個億的銷售額,對于飲用水行業來說不大,對于地方酒企來說,2億卻又是不小的數字。
相比白酒,飲用水更容易實現區域品牌的拓展,但是也面臨銷售半徑的制約。對白酒行業很多也做水甚至其他品類的企業來說,又頗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