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市場對葡萄酒需求的疲軟和異常嚴格的進口檢測標準,澳大利亞釀酒商已經學會了謹慎對待這個市場。
盡管許多澳大利亞釀酒商仍然將中國視為擁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出口市場,但過去的一年已經令他們的想法變得更加現實。
截至2014年9月底的一年間,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葡萄酒37,000千升,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
據澳大利亞葡萄與葡萄酒局近日公布的年度累計數據,高價葡萄酒受到的沖擊最大。售價在每升10澳元以上的葡萄酒的出口量下降了16%,跌至4,000千升。這與許多葡萄酒釀造國在中國政府限制“三公消費”后所經歷的市場變化一致。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政府將進口葡萄酒的含錳量標準從4毫克下調為2毫克,部分澳大利亞葡萄酒因此遭到查處。
“這項規定限制了能夠向中國出口的澳大利亞葡萄酒、特別是紅葡萄的數量。” 澳大利亞葡萄酒檢測實驗室的總經理Greg Howell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們正在為許多客戶進行葡萄酒含錳量檢測,目前來看其中至少有1/4以上超過了這個標準。” 他同時表示無法找出中國這項限制的科學依據。
澳大利亞葡萄與葡萄酒局執行總裁Andreas Clark表示,人們對中國市場的認知十分重要。“中國不是解決全球問題的萬能藥,但確實有些人在那里取得了好成績。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所以我們需要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
在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出口市場中,中國在出口量上仍排名第三;出口額則僅次于美國,排名第二。
阿德萊德山產區Longview Vineyard酒莊的Mark Saturno表示,亞洲市場整體已經成為該酒莊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但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他們采取了謹慎的策略,“我們已經慎重地進入了中國市場,并不希望在那里付出全部精力,因為那畢竟是一個未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