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陰,有雨,霜降!這天,天津秋糖,正式開幕。調整期的葡萄酒業,在秋風秋雨中,似乎有些冷意!抱著難以言表的心態,小編走進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現場的氛圍,沒小編想象的那么差,在葡萄酒微寒中,似乎處處都透露出“暖意”!這,讓我們歡欣鼓舞的!
國產酒搶占C位,頭部企業優勢凸顯
進入主會場,N2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長城、王朝、威龍的三大展位。小編參見過30多屆糖酒會,三大品牌如此集中的在會展中心設展,還是首次!長城的五大單品系列、王朝的“二三四”營銷戰略、威龍的“有機雙C”戰略,都在提醒著過往客商,國產酒的領軍品牌一直在行動。
在今年秋糖期間,國產酒領軍品牌的動向是關注的焦點。王朝借助地緣優勢,頻繁發聲,彰顯了名門底蘊,也可以看出在調整期的突破和嘗試;長城在完成結構調整,規劃出五大單品后,一直在傾力推廣,希望能夠借此拉動長城整體銷量,的確也發揮出了不錯的效果。國產酒在秋糖上搶占C位,集中發聲,頭部企業的優勢不斷凸顯。
王朝的主場在天津,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廣禾表示,中國葡萄酒產業不斷走向成熟,無論從產業鏈上游,還是消費者終端,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產階層不斷增加,新一代年輕群體的崛起,都意味著中國葡萄酒市場仍存在巨大擴容空間。對此,王朝將積極推進產品重構、聚焦大單品、推進市場布局、結合多種營銷元素,落實品牌和產品的雙升級戰略。
以小編來看,當前階段,在“雙降”和“調整”的巨大壓力下,葡萄酒競爭也逐漸向存量市場轉移。要在這輪洗牌中勝出,品牌是非常關鍵的!頭部企業具有品牌方面的優勢,抗壓能力強,在產品戰略推廣上,更加系統化和精準化。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也是市場碎片化的一種主動選擇!
精耕擴容,產區酒影響日漸擴大
在主會場,小編只看到了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的展位。究其原因,一方面,不久之前,很多產區剛剛舉辦過自己的產區活動,間隔太短。另一方面,國產酒產區到底接下來要怎么走,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
廣東珠海琴香商貿的林文華經理,正在賀蘭山東麓產區的展位前看產品,他告訴小編,現在葡萄酒的個性化選擇越來越多,這對于經銷商產品結構提出了新的問題。國產葡萄酒產區酒,其實同樣有著一定的競爭力,只是很多產區管理者還沒意識到。接下來,產區除了在酒質上要有所保證外,其實產品品牌推廣,甚至形成大單品的做法,還是能夠吸引渠道商的,關鍵看做到什么程度。
當前,企業生存壓力變大。對于產區在秋糖上缺席,其實并不少見。但在行業生存壓力這么大,渠道資源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現階段,形象和發聲無疑會是一塊打開市場的敲門磚。產區管理者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把渠道和終端放到與品牌并重的地位,才可能真正幫助企業實現自身造血,才能讓中國的產區酒遍地開花。
應對碎片化消費的辦法:一個是聯盟,一個是精耕
對于廣大的進口酒運營商來說,秋糖的機會不能錯過。小編在主會場看到了很多熟面孔,挖酒、天鵝莊等。實事求是地說,今年進口酒的生意并不好做,無論是平臺商,還是品牌商,在終端和消費極度碎片化的今天,如何趟出自己的一條路,是整個進口酒產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挖酒網聯合創始人姚振海認為,基于科技和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通過對于碎片化大數據的整理,從而做出決策,是目前挖酒能取得不斷進步的原因。從去年以來,行業發展的確面臨極大挑戰,但這種逆勢并非是壞事!平臺商要實現增長,首先要做好品牌產品的打造,同時也要聯合,尋求與優質客戶的合作,以營銷+品牌的雙戰略發展思路,貫徹始終,從而影響消費者心智。
而對于類似于天鵝莊這樣的品牌商來說,其實品牌紅利已經顯現。相比起單純的貿易化運作,品牌基因決定了運作的時候要堅持,“大單品+控價經銷商+消費者培育投入”,這種模式前期往往比較慢,但其回報也是相當豐厚的。天鵝莊這些年為了品牌建設,對于產品創意源源不斷,比如天鵝莊的生肖酒,與許戈輝、楊麗萍、溫碧霞等明星合作天鵝莊·孔雀和碧霞莊園等,都是對通過明星流量為品牌背書。
整體來看,在終端消費碎片化的大環境下,進口酒商的運作方式一方面是通過合伙人機制,探索聯盟體的模式,從公司主體的擴大化吸引更多渠道和終端。另一方面,通過設立分公司,這種分公司可能是加盟體系的,對重點區域市場進行精耕,向市場深度要銷量。
個性化追求,小品類,能否搏出大市場?
小編在主會場還見到很多個性化的產品,比如三洋的無醇葡萄酒、鱻淼酒莊的冰酒、各種起泡酒、白蘭地以及威士忌。從大品類來說,這些似乎都能歸于葡萄酒之下,但實際運作中,卻各有特點,比如白蘭地。
小編在上海摩邦酒業的展位上看到有很多白蘭地,摩邦酒業總經理劉學松認為,白蘭地是今年行業的風口,自己從三年前就開始籌劃。如果把白蘭地放在葡萄酒品類之中,無疑會限制它的發展,應該把它歸屬于烈酒范疇,這樣白蘭地酒可以借助白酒的渠道。相比起葡萄酒,白蘭地無疑會更加適應白酒的渠道。從市場結構來看,高端白酒逐漸拉升,白蘭地是有機會在從“腰部”市場切入,二三百元價格帶的產品,會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未來,除了白蘭地,威士忌的發展也將會提速,更加貼合年輕一代消費人群的定位,符合他們的消費價值觀。
而關于起泡酒,漢凱&菲斯奈特中國區代表顧育平表示,2017年全球起泡酒銷量與靜止葡萄酒之比為1:7,還在不斷上升。從酒種來看,起泡酒算是小品類,但從運作主體來看,也必須是一種國際化的大公司,才能夠真正形成銷量上的優勢。去年,漢凱保持了56%的高速增長,這得益于規模效應、產品創新與圍繞終端用戶開展的營銷。
隨著消費分級,葡萄酒通用產品的功能弱化,個性化的特點更加凸顯。雖然是小品類,但是在資本和實力企業運作下,也能搏出大市場,這是葡萄酒行業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