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訊 因半年報營收凈利增速顯著放緩而引發“唱衰”聲浪的洋河股份,終在今日(9月23日)有所回應。其在公告中坦言上半年江蘇省內增速的放緩,確由企業自身主動控貨等因素導致。且承認大本營江蘇省內市場競爭激烈,“已經感受到了壓力”,而省外庫存較省內更合理,未來省內“將通過一些列措施,鞏固省內龍頭地位”。
今日早間,洋河股份發布近期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根據公告顯示,本月18日-19日,來自駿立亨德森、前海匯豐、GIC、Greenwoods等機構的13位投資者前往洋河酒廠南京營運中心調研。
據記者梳理,洋河在調研活動中著重回復了關于省內收入增長放緩、庫存偏高、白酒產品中夢系列和海天系列各自發展定位等問題。
而在此前發布的洋河2019半年報中,其省內營收80.73億,同比僅微增2.99%,拖累洋河整體收入增速至10%。而省外收入則在18.23%的高增長下,使得自身占比提升至49.54%,幾乎與省內市場平分秋色。
對此,洋河在此次公告中認為,放緩是由于主動控貨所致。控貨也是為了保證長期高質量的發展——洋河已在渠道庫存管控、市場價格恢復、經銷商信心提振、組織架構、人事調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被問及調整的持續時間,洋河透露,此輪主動調整從今年5月底開始,中秋也采取了配額控制措施,目前主導產品價格已經開始回升,希望到明年上半年有較好的改善。但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完全解決還需時日。可見“明年上半年”對于洋河或許具有特殊的時間窗口意義。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省內省外市場的關系協調上,洋河在回復中表態——省內省外都要強化,省內要通過一系列措施,鞏固省內龍頭地位。
而在去年年底洋河海天夢產品全面停止向江蘇省內供貨的解釋中,洋河曾公開表示,此舉是為保障春節銷售旺季初期省外市場的供應量。從“舍內逐外”到“都要強化”,或許反映了在經歷過去數年省外市場高增長趕上省內份額的歷史后,洋河的區域平衡術又將出現新的變體。
如果說區域間的此消彼長是一種終端結果上的反饋,那產品線的波動,則是造就此輪“增速危機”的原因。
對比洋河近三年半年報發現,2017-2019的三個上半年中,洋河白酒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13.15%、24.93%和10.34%,今年增速腰斬6成。而江蘇省內的另一家龍頭酒企今世緣,其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凈利增速均處在25%-30%的區間內。兩相對比下,洋河在大本營疲軟的質疑聲不絕于耳。此次公告中,洋河也承認,“當前競爭確實很激烈,一定程度上,我們也感受到了壓力。”
而洋河對于海天夢三大產品系列的排序態度,回復中也可窺得一二。其在描述省外市場發展重點是消費升級和結構優化時,僅列出天夢系列作為發展重點。而當投資者追問,海天產品定位將如何變化時,洋河回應,海天產品的既定的價格定位與策略不會改變,“期望天之藍和海之藍一樣好,能夠成為各自價段位上的大單品。”
顯然,在上半年業績放緩的現實面前,無論是區域之間還是產品序列之間,洋河都有意對原有側重點進行“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