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是著名的中國酒城。近年來,瀘州白酒產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酒業增加值增速達12.7%。在白酒產業的帶動下,瀘州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4項指標增速居四川省第一名。
在3月18日下午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酒業發展論壇上,中共瀘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強致辭指出:當前,白酒行業面臨消費全面升級、市場容量趨穩、競爭不斷激化的現狀,瀘州必須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鞏固地位。作為白酒主產區,瀘州市將充分發揮原產地優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轉方式調結構中不斷探索創新,努力走出一條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為此,劉強對瀘州市酒業未來發展提出四點要求:
一. 將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白酒產業轉型發展
隨著白酒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產業發展“向原產地集中、向品牌企業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做到“三個主動適應”。即主動適應產業升級需求,以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園區為核心,集中優勢資源,推動酒業集中集約發展。堅持一手抓龍頭企業,一手抓中小酒企,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形成梯度發展格局。主動適應行業升級需求,鼓勵企業立足自身優勢,既做強做優“老品牌”,又積極培育新品牌,切實增強用戶體驗,增強企業產品和服務供給。主動適應消費升級需求,堅持既做“名酒”,也做“民酒”,做老百姓消費得起的酒。大力發展個性化定制酒、電商專屬產品,不斷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增加有效供給。
二.將加快構建完善白酒全產業鏈,推動白酒產業創新發展
充分發揮白酒產業“三產”聯動的特點,強化鏈條理念,加強上中下游深度合作,做寬做長白酒產業鏈,賦予白酒產業新的活力。在上游,加快建設優質紅糧基地,健全企業、專合社、農戶三者的利益鏈接,大力發展優質釀酒原料,提升白酒品質、推動企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在中游,積極開展釀酒機器人、酒類包裝機器人智能釀酒設備研發,逐步實現智能化生產。創新研發低酒精度、時尚化的預調酒、果酒等新品,“桃花醉” “春釀•金雞啼祥”等飲品傳遞出濃郁的“瀘州味道”。在下游,重點抓好市場開拓,利用“互聯網+營銷”,將電子商務和白酒銷售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四川(中國)白酒產品交易中心”“瀘州購”等公共平臺的作用。將酒文化與城市文化、紅色文化、長江文化等融合,積極發展白酒文化旅游,打造國寶窖池、天寶洞、地寶洞、酒鎮酒莊、花田酒地等旅游精品,推動中國白酒金三角旅游提檔升級。
三.將嚴格堅守質量與安全“兩條生命線”,推動白酒產業健康發展
白酒作為重要的食品,關鍵是做到“三個堅守”。即堅守傳承,大力發展純糧固態釀造。堅持傳承傳統釀造技藝,弘揚工匠精神,從生產工藝上保證瀘酒品質。堅守標準,嚴格確保產品質量。充分發揮國家固態釀造研究中心、白酒產品交易中心、國家酒檢中心、國家包檢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功能,嚴把產品質量關口。堅守安全,堅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嚴控基酒和成品酒質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切實加強行業規范和約束,建立完善質量溯源體系,著力打造消費者喜愛的健康產品、生態產品和良心產品。
四.將攜手開拓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共創白酒產業美好未來
白酒產業是民族產業,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我們將共同培育做大國內市場,高度重視與周邊省、市和白酒主產區的交流合作、錯位發展,充分發揮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作用,探索白酒產銷體制創新,建立酒類產品展示、投資、技術交易綜合平臺,推動“中國白酒金三角”整體發展,輻射帶動沿海、沿江、沿邊協同開放發展。我們將共同開發拓展國際市場,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戰略機遇,加快白酒產業“走出去”的步伐。特別是通過酒博會這一平臺,展示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加強白酒與啤酒、葡萄酒等不同酒類交流,讓白酒更好地融入世界,讓世界更好地品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