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披露完畢,行業頭部陣營的分化態勢進一步加劇。其中,汾酒以360.11億元營收成功躋身行業前三甲,自此行業正式形成“茅五汾”三香鼎立的新格局。
在此背景下,曾經的行業“探花”洋河陷入腹背受敵的發展境地:一方面,瀘州老窖與其圍繞行業第四的卡位戰進入白熱化;另一方面,古井貢酒與洋河的營收、凈利潤差距進一步縮小,也正在對它構成威脅。有行業悲觀觀點認為,洋河若不能在短期內扭轉發展頹勢,未來幾年行業排名或將降至第六位。
古井“進”,洋河“退”
綜合白酒行業TOP6上市酒企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洋河、古井貢酒展現了顯著分化的市場表現——前者營收與凈利潤降幅居首,后者營收及利潤增速領先行業。
具體來看:2024年,洋河實現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88.76億、66.73億,同比下降分別為12.83%、33.37%,其中凈利潤總額回落至2017年水平(66.27億)。古井貢酒則錄得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35.78億、55.17億,同比增長分別為16.41%、20.22%,這兩項業績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據此計算,2024年在營收、凈利潤上,洋河領先古井貢酒分別為52.98億、11.51億。若拉長時間線來看,2020年,洋河在這兩個維度上領先古井貢酒分別為108.09億、56.27億。這意味短短五年的時間,二者之間的營收差距縮小超過50%,凈利潤差距縮減近80%。從這個角度來看,近年來面對同樣的市場環境影響,相較于古井貢酒,洋河的抗壓能力相對弱一些。
從產品層面來看,在過去的一年,洋河各線產品普遍承壓,其中中高檔酒類產品營收降幅尤為突出,超過普通酒類產品降幅14.3個百分點。數據顯示,2024年,洋河中高檔酒類實現營收為243.17億,同比減少14.79%,這也是其凈利潤降幅遠超營收降幅的主要原因。
古井貢酒各檔次產品則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逆勢增長,彰顯出相對更強的抗壓能力。其中,以年份原漿系列為核心的中高端產品實現營收180.86億,同比增長17.31%,占比同期古井貢酒總營收達到76.7%,成為支撐企業業績增長的戰略支柱與利潤核心。
而在銷售區域上,洋河與古井貢酒同樣形成了鮮明對比。數據顯示,2024年,洋河省內省外市場實現營收分別為127.48億、155.00億,同比下滑分別為11.43%、14.35%,省外降幅超過省內降幅2.92個百分點。可見,洋河在省內外市場同步承壓,未能有效抵御行業下行的壓力。
同期,古井貢酒各地區營收均保持了較高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古井貢酒在華中、華北、華南地區實現營收分別為201.51億、19.79億、14.26億,同比增長分別為17.80%、7.40%、11.16%。顯而易見,以安徽省內為根據地市場的華中表現依舊強勢,華北和華南地區的穩步增長則顯示了古井貢酒省外擴張成效顯著。
通過對比可見,在過去的一年,洋河不僅業績發展失速,也面臨主力產品承壓等諸多問題。對此,洋河方面此前曾表示,公司是主動降速轉型,是為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加健康發展。言外之意,洋河這一“降速”并非業績下滑的信號,而是企業主動調整步伐,為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這樣的說法具備一定現實合理性,畢竟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通過收縮規模換取結構性調整空間,本質上屬于戰略防御期的資源再配置。不過,在“主動降速轉型”這一主觀戰略選擇之外,洋河的業績表現與市場預期之間存在較大偏離。正如業界專家所言,“主動降速并非是‘開倒車’,企業應借助戰略轉型,采取更高效務實的舉措去應對市場變化、優化自身發展路徑。但就目前來看,洋河在這方面仍存在進一步完善空間。”
突圍與困局,洋河與古井不同境遇
今年以來,洋河業績下滑態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核心經營指標繼續承壓。根據2025年一季報數據顯示,今年1-3月,洋河實現營收為110.66億,同比下降31.92%。在白酒行業TOP6上市酒企中,洋河仍是唯一營收下降的企業。
同期,古井貢酒繼續保持了良性的發展態勢,其今年一季度以10.38%的同比增幅實現營收91.46億。一退一進之間,洋河與古井貢酒營收差距縮小至19.2億,后者增長動能持續釋放,甚至也顯現出一些彎道超車的的跡象。
實際上,在相同的行業周期里,洋河、古井貢酒走出相反的發展行情,除了企業戰略因素影響外,與各自企業競爭環境、渠道策略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方面,二者在大本營市場面臨的競爭形勢不同。眾所周知,當前行業正加速進入存量甚至是縮量發展階段,疊加行業強集中、強分化的走勢愈加凸顯,這導致強化大本營市場已成為越來越多酒企的戰略選擇。這一趨勢背后,源于大本營市場既具有抵御外部競爭沖擊的堡壘作用,也能夠為酒企謀其增量提供一定支撐。
在安徽省內市場,盡管迎駕貢酒、口子窖等強勢酒企持續發力,但古井貢酒的市場主導地位仍難以撼動。財報數據顯示,口子窖去年省內營收同比僅增1.10%,迎駕貢酒今年一季度省內營收則同比下滑7.7%,而古井貢酒同期省內營收均保持了兩位數以上增長態勢。這種分化趨勢也表明,古井貢酒的省內競爭優勢正通過持續的市場滲透與品牌溢價能力實現進一步強化。
反觀洋河,其在江蘇省內市場的領軍地位,正面臨今世緣的強勁挑戰。綜合財報數據,2020-2023年,洋河在省內營收的復合增長率(14.6%)顯著落后于今世緣(25%)。至2024年,洋河省內營收同比下滑11.43%至127.48億,今世緣則逆勢增長約16%至105.53億,雙方營收差距從2020年的48億左右收窄至22億左右,縮減幅度超過50%。顯然,在今世緣等省內競企的步步緊逼下,洋河在大本營市場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正在逐步加大。因此,如何避免大本營市場的份額被進一步蠶食,這是洋河首先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二者渠道力存在不同。對白酒企業而言,傳統經銷商渠道不僅是主力銷售渠道,更是維系市場根基、保障行業韌性的重要支柱。但并不是經銷商越多越好,關鍵在于擁有優質經銷商的多寡。
據了解,在頭部酒企中,目前洋河的經銷商數量最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洋河經銷商總量為8866家,基于2024年288.76億的營收規模測算,單個經銷商平均貢獻為325.69萬元;同期古井貢酒以235.78億營收覆蓋5089家經銷商,即單個經銷商平均貢獻為463.31萬元,較洋河高出42.2%。
可見,盡管洋河在經銷商規模上保持總量優勢,但相較于古井貢酒在渠道效益和單點創收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上述對比僅局限于洋河與古井貢酒之間,若進一步對標行業頭部陣營的“茅五汾”,洋河在傳統渠道效能差距將會呈現更顯著的梯度差異。
另外,洋河對于渠道的吸引力似乎也在減弱。2024年,洋河經銷商同比凈增加僅為77家,同期古井貢酒凈增加448家。作為評估企業市場吸引力的重要參考指標,經銷商數量增幅的動態變化將會直接反射渠道對酒企發展前景的預期判斷。據此可以看出,相比洋河,目前古井貢酒展現出更具競爭力的渠道拓展勢能,與之相對應的,其未來發展的確定性也將會相對更高。
事實上,對于傳統渠道面臨的現狀,洋河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在去年6月舉行的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曾表示,公司經銷商體系存在小而多、老而弱的問題,同時也對渠道深耕也不夠,對終端店的分類、分級管理嚴重不到位,這個體系不調整是不行的。”
基于此,在過去的一年,洋河圍繞經銷商體系推出了多項舉措,比如通過召開定期廠商會議、組建大商議事委員會、搭建經銷商意見反饋平臺等深化廠商協同。不過,從結果來看,這一系列舉措的成效并未有效顯現,業界專家分析指出,在經銷商渠道尚未實現質變升級的前提下,面對市場競爭強度的持續提升,洋河能否在短期內兌現恢復性增長預期,仍需打上問號。
客觀地說,在當前經濟承壓、消費動能不足的背景下,白酒行業高增長紅利已經消退,存量廝殺與縮量博弈交織的競爭格局成為行業新常態。在此背景下,洋河以“主動降速轉型”為戰略聚焦點,但其暴露出的省內市場萎縮、傳統渠道效能低下、產品線承壓等現實問題,表明其戰略落地步伐有待進一步提速;古井貢酒則通過省內深耕、省外擴張與渠道效能等共振,展現出相對更強的抗周期能力。這種分化不僅是財務報表的具體數字,更折射出行業頭部企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優化的深層變革。
在這場動態變革與競企博弈中,目前古井貢酒憑借強勁發展勢頭正加速殺到洋河城下,而洋河如何通過體系化戰略布局鞏固既有行業地位,也將會成為行業新周期下的重要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