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作為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的活動之一,“2018中國酒莊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召開。
酒莊,不僅是一處物產,也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產酒方式,代表著集中在一片區域實現釀造所需要的原料種植、酒類灌裝的全過程。然而,我國白酒長期以來較少采用酒莊的方式生產,包括名酒企業也多通過基地方式生產。
“但中國白酒是一種文化屬性很強的產品,當今,需要新穎的表達方式和世界通用‘語言’加強對外推廣,助力白酒‘走出去’的步伐,酒莊是主要的方式之一。”論壇上,來自中國消費經濟學會、中國酒業協會、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專家、學者、釀酒大師、企業家代表等就“如何打造中國白酒的特色酒莊?”“中國白酒如何‘走出去’?”等話題展開探討。
白酒面臨新常態
酒莊模式重塑新業態
“當前,白酒行業面臨著新常態,不僅消費者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行業內部競爭也在加劇,對中國白酒制造商和零售商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認為,白酒行業需全盤調整策略,重新細分消費者,重視未來增長群體,引導多元化消費需求,重視渠道重塑,其中,最重要的路徑就是打造現代化的中國酒莊。
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楊文武談到,中國白酒正面臨“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國白酒“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其銷量在全球酒行業范圍內占比仍然不足。酒莊是當今世界酒業主產區生產的普遍模式和通行做法,“酒莊酒”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消費者青睞。對此,打造白酒酒莊,生產“酒莊酒”是加快中國白酒“走出去”的重要抓手,中國白酒具備可品味、感受、體驗的酒文化,具有打造酒莊的天然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好酒’,位于北緯30度附近的中國白酒金三角區位優勢獨特。”專家們認為,這里的微生物和古窖池群中微生物共同構成立體的微生物群落;長江、岷江、赤水河橫貫全境是釀酒的最佳用水;酒窖資源豐富,古窖泥富含微生物;土壤種類豐富,適合種植糯、稻、玉米等多種釀酒作物。
參會專家們表示,中國白酒金三角具備打造優質酒莊的先天條件,尤其對有白酒“六朵金花”的四川而言,打造風格各異、形態多樣的酒莊產業,對實現白酒產業升級,拉長產業鏈具有重要作用。
打造特色白酒酒莊
“講好”中國酒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白酒酒莊需要有自己的標準和表達方式,講好‘中國酒故事’,而不應該完全照搬葡萄酒的酒莊概念。”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談到,酒莊的特性,貫穿于從原料、釀造生產、品牌塑造,中國白酒酒莊走向全球市場的路徑,從實物形態來講,要有自己的標志性建筑;在經營模式上,可以采用合資合作經營的方式;在營銷理念上,要有與時俱進、適合國際化的思路。
“同樣需明確的是,新時代意義的白酒酒莊不再以單純生產酒為目的,而是應打造集綠色化白酒農莊式窖藏中心、智能化白酒物流配送中心、景點化白酒展銷中心、酒店化白酒鑒賞體驗中心、生態化白酒康養中心、城鄉一體化的白酒旅游中心為一體的現代酒莊。”楊繼瑞談到,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白酒酒莊應在振興農村、造福農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專家們表示,隨著中國白酒酒莊的新業態逐步完善,酒莊的標準體系應不斷規范和健全,設定相應的準入制度,保障酒莊酒品質標準、文化建設和消費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