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張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裕”)日前在股東大會上透露,旗下專門做進口酒業務的先鋒專賣店現有312家店,仍有51家店長未到位,運行遭遇困難,暫時停止擴張腳步。
暫停擴張
記者從張裕方面了解到,受零售業不景氣影響,先鋒專賣店正在進行轉型,第一是停止擴張,第二是要“走出去”,通過渠道下沉擴展終端服務,如發展小配送商拓展業務,負責周邊3公里圈以內的團購。
張裕方面表示,先鋒專賣店自建店當時的經營環境、當初做決策的實際情況以及當時的消費環境和現在不一樣,未來張裕將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存量店上,配備齊店長,達到良性循環。
據了解,張裕在2012年啟動進口葡萄酒專賣店計劃。先鋒專賣店采取的是直營專賣+承包經營的模式,由張裕方面負責房租、整體裝修、人員培訓以及20萬-25萬元的首次鋪貨等,其價值約為60萬元。店內大約有45%左右的進口葡萄酒、45%左右張裕系列酒、10%左右葡萄酒衍生產品和白蘭地等。
張裕方面對先鋒專賣店寄予厚望,在2013年曾公開表示,未來三年,先鋒專賣店累計要建成3000家專賣店,而且進口業務占到張裕銷售收入的三成以上。然而2015年1月張裕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的先鋒專賣店正式開始營業的不足200家。11月12日,張裕又在全景網互動平臺透露,先鋒專賣店年內計劃開300家,目前銷售情況一般。
成本高企
據張裕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5億元,較上年增長11.86%;實現凈利潤10.3億元,較上年增長5.36%。值得一提的是,財報指出,先鋒專賣店建設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實際投入金額已高達3555萬元。
一位曾做過先鋒專賣店的店長告訴記者,張裕負責門店的房租費用,這也是張裕方面最大的支出。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葡萄酒消費還在培育期,行業內魚龍混雜,產品毛利快速下降,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隨著開店成本的日益增長,張裕只得忍痛停止擴張先鋒專賣店。
除此之外,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較短,人才匱乏,尤其具有專業營銷、管理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稀缺,這也是扼制先鋒專賣店發展的原因之一。據報道,先鋒專賣店自建店一共開店312家,目前還有51家店長沒有到位。上述先鋒專賣店原店長介紹,店長需負責業務拓展以及負責人工費用,除了前期需要10萬元押金(后期可能有所變化)之外,并沒有太高投入。“店長并不好做,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葡萄酒客源基礎,其次要懂銷售,能夠全心投入,否則很難實現盈利。”
品牌先行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葡萄酒行業有兩種趨勢,一種是品牌化路線,另一種是貿易化,即發展為一個平臺。而張裕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品牌,其發展路線一定要聚焦品牌發展。所以先鋒專賣店停下擴張腳步是正確的選擇,避免主次不分。
葡萄酒營銷專家李欣新指出,張裕發展先鋒渠道既是生產方又是平臺方,但這也決定了上游品牌方對于進駐該平臺具有一定排斥性。而先鋒最大的優勢是以張裕品牌背書,但其與進口葡萄酒消費者的對接程度有限。無論是對上游采購還是對下游消費者購買,先鋒都不占據絕對優勢,尤其是酒業連鎖和酒業電商的迅猛發展,令張裕先鋒酒業備受沖擊。
李欣新認為,先鋒專賣店未來發展方向可能有兩種,第一,由渠道銷售店向品牌旗艦店過渡,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是成為品牌展示、消費者品鑒、體驗互動的場地。第二,從張裕中剝離出來,或是發展成為獨立的酒業連鎖機構,或是打包賣給如也買酒這樣的葡萄酒電商,成為其線下O2O的組成部分,體現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