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ST皇臺宣布盛達集團取得公司二股東北京皇臺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委托表決權,成為公司新控股股東,合計持有公司19.9%的股份。同日,*ST皇臺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9名高管及1名內部審計部部長辭職,引發管理層“地震”。
分析認為,*ST皇臺業績下降與其面對的“內憂外患”有關,而盛達集團入主并不能改變其股票被暫停上市的命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盛達集團取代厚豐投資成控股股東
根據*ST皇臺二股東北京皇臺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與甘肅盛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月12日簽署的《表決權委托協議》,盛達集團擁有受委托的表決權的股份占*ST皇臺總股本的13.9%。此外,4月11日至12日期間,盛達集團又增持了*ST皇臺0.99%的股份。
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加上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5.99%的股份,盛達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甘肅西部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計控制上市公司19.9%的股份,取代上海厚豐投資有限公司成為*ST皇臺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趙滿堂。
事實上,*ST皇臺此次控制權變更早有預兆。“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及投資價值的認可”,盛達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曾于3月14日至4月8日期間買入*ST皇臺5%股票。*ST皇臺4月9日也曾發布公告提醒,公司一、二大股東正在籌劃表決權委托事項,可能觸及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而盛達集團在官網也表達了“向酒類文化、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拓展”的信息。資料顯示,盛達集團成立于1998年,業務涵蓋金融投資、資產管理、保健醫療、礦業開發、建筑地產、文化旅游、貴金屬加工等,擁有甘肅、北京兩個集團總部,下轄30余家實體企業,其中盛達礦業于2011年上市。
另據*ST皇臺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趙滿堂通過旗下3家公司間接持有盛達集團90%股份,而盛達集團2016年-2018年營收分別為20.11億元、24.07億元、46.53億元,凈利分別為3.56億元、7.61億元、8.85億元。
*ST皇臺表示,近年來由于經營管理問題及歷史遺留問題,公司遭遇了較大的財務困難。盛達集團作為甘肅省大型民營企業,具有優秀的管理能力與戰略發展眼光。盛達集團取得*ST皇臺控制權后將全面介入經營管理,持續資源配置優化調整,逐步改善經營狀況。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盛達集團或許可以重組*ST皇臺資產,但后者股票暫停上市交易無法扭轉,“不排除盛達集團想撿便宜接盤,但后期*ST皇臺能否恢復上市還有很多未知數。”
二、9名高管集體辭職致管理層動蕩
值得注意的是,從*ST皇臺提示公司控制權可能生變,到盛達集團成功入主僅用了4天時間。除公司實控人生變,*ST皇臺多名高管及董事也在“一夜間”集體辭職。
4月12日,*ST皇臺董事會收到公司董事長胡振平、總經理閆立強、財務總監何維角、董事會秘書謝維宏等9名董事、高管及1名內部審計部部長遞交的辭職報告,辭職理由均為“個人原因”。同日,*ST皇臺及公司時任董事長胡振平、總經理閆立強、財務總監何維角、董事會秘書謝維宏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而近年來,*ST皇臺屢次上演高管集體辭職并受“違紀”處罰,管理混亂已成為不爭的事實。2016年10月,*ST皇臺時任副董事長吳生元、公司總經理李學繼、獨立董事余慶輝、副總經理薛效忠、財務總監李宏林辭職。同期,因在2015年年報中虛增利潤總額500萬元,*ST皇臺15名董監高被證監會甘肅監管局采取監管措施,部分高管受到行政處罰。
2017年8月,*ST皇臺發現公司庫存成品酒虧庫金額約6700萬元,對其 2017年業績產生較大影響。后經調查,發現相關人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涉案金額高達億元以上。
此外,*ST皇臺二股東北京皇臺董事曾多次在皇臺董事會上投否決票,皇臺幾次轉型重組也因此受阻。北京皇臺還因*ST皇臺未能按期清償借款事宜,幾次將其告上法庭。
皇臺酒業曾提醒,由于近年來管理混亂,銷售不振,市場低迷,向銀行的借款逾期,且債務訴訟案件頻繁,加劇公司資金短缺,出現了資金鏈緊張、流動性不足的嚴峻形勢。
三、“證券虛假陳述”案賠償被強制執行
除管理混亂外,*ST皇臺留給盛達集團的“爛攤子”還有業績不振、官司纏身等問題。
在易主盛達集團前一天,*ST皇臺收到甘肅省蘭州市中院下發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的《執行通知書》《限制消費令》等,共需賠償22名投資者約654.95萬元的損失,*ST皇臺銀行存款不足部分將被變賣等值的財產。
*ST皇臺表示,公司已就該案計提了預計負債約664.97萬元。該案執行費用將對公司2019年利潤或期后利潤造成84207元的影響。《限制消費令》則顯示,因*ST皇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蘭州中院對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胡振平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而據*ST皇臺2019年1月24日公告,公司尚未披露的其他訴訟及仲裁事項還有4起,對*ST皇臺2019年凈利的影響約為186.11萬元。而截至1月24日,*ST皇臺及子公司作為原告尚未披露的累計訴訟金額合計約為430.57萬元 (不含尚未明確的涉案金額),占公司2017年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3.02%。
不斷的訴訟糾紛無疑令*ST皇臺業績雪上加霜。因銷售不暢等問題,2016年、2017年,皇臺酒業分別虧損1.27億元、1.88億元;盡管2018年凈利同比增長53.76%,但仍虧損8675.28萬元。這意味著*ST皇臺已連虧3年,股票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而自2000年上市以來,*ST皇臺經歷過白酒行業“黃金十年”,但至今已4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9年一季度,*ST皇臺預計虧損650萬元-800萬元。*ST皇臺股票被暫停上市后,若在最近一期年度報告仍不能扭虧,將面臨終止上市風險。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皇臺的危機來自內憂和外患。“外患”是指白酒行業的競爭,市場份額向寡頭集中,寡頭跑馬圈地,渠道下沉到縣鄉以后,區域酒廠面臨生存壓力。而股東之間不團結、缺乏人才及缺少提升業績的有效舉措等“內憂”,才是造成皇臺業績持續不振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