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擾擾的企業改制
說劍南春的改制一波三折并不為過。那場始于2003年的改制,自推行后就一直風波不斷,甚至還出現了“員工持股計劃招致員工停工靜坐抗議77天”惡劣事件,而這一切也在2015年因喬天明“失聯”而更加撲朔迷離。
2003年4月,劍南春集團得到綿竹市委同意,對其產權制度進行改革,采取“由劍南春集團現有領導層作為經營團隊融資控股、職工持股并引入戰略投資伙伴”的產權改革方式。
該方案于2004年1月正式獲得四川省財政廳批復,確定劍南春國有凈資產為92930萬元(不包含商標等無形資產)。
改制之后,喬天明等20名高管組建的同盛投資有限公司持股69.54%,當時工商檔案顯示,喬天明持有同盛投資41%的股份,間接持有劍南春約26%的股份。
而隨后陸續發生的MBO質疑、員工“持股信托計劃”風波和四川政商肅清政商關系引發企業核心領導層動蕩,讓這一改制的合法性和操作過程阻力重重,也讓深處改制中心的喬天明如坐針氈、如履薄冰。
據悉,此前與2004年劍南春整體改制有關的資料均被政府有關部門調走。而在此期間,中糧集團、五糧液、中信等業界大鱷都曾經表達過和劍南春股權合作的意愿,但結果都是無疾而終。
越拉越遠的價格體系
為了穩定價格,劍南春也是頻頻出招。
2016年,曾有媒體報道稱,金劍南K6的市場價格較為混亂。在四川、河南、湖北市場,金劍南K6的渠道批發價在每瓶150元左右,甚至有經銷商報出了每瓶135元的低價。而在部分電商渠道,金劍南K6的價格甚至低至每瓶138元,
有關人士認為,白酒產品在市面銷售一段時間后,利潤會逐漸趨于透明,進入價格混亂期,此時廠家需要進行價格管控,這也是2016年劍南春進行控貨的主要原因。
此外,負責銷售劍南春的四川匯金商貿有限公司在最新下發的《關于水晶劍南春市場費用投入調整的通知》中指出,對水晶劍南春市場費用投入進行調整,其中包量獎勵與進貨獎勵合并為進貨獎勵,市場費用投入每瓶減少10元。通知還指出,新政策將于2017年2月18日正式實行,而在提價之后,煙酒店的成交指導價提高到了每瓶370元。
對比來看,與茅臺、五糧液等動輒60甚至上百元的提價幅度看,劍南春此次10元的提價幅度簡直就是“小兒科”,當然,這也與其企業一貫的中庸性格和小心謹慎的策略有關。
不過,如今茅臺價格已經沖破1000元關口,五糧液也坐實了800元零售價位,劍南春依舊還在300元-400元的價位空間徘徊。茅臺、五糧液以及瀘州老窖等相繼在高端酒市場復蘇走強后,更逐漸拉開了和劍南春的價格距離。
(本文僅做行業討論,并無針對企業問題發難之意,也不對市場選擇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