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釀網配圖
比薩酒莊位于著名的梅洛(Merlot)根據地——圣埃美隆地區里斯-圣艾迪恩(Saint Etienne de Lisse)小鎮,一共擁有42公頃的葡萄園,位于一座山丘上,其海拔比多爾多涅河(Dordogne)的要高80米左右。加之園地的粘土質石灰土與該品種堪稱完美搭配,因此酒莊種植的葡萄有72%是梅洛,14%為品麗珠(Cabernet Franc),12%為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這正符合當時昆寧當初接手酒莊的想法——種植波爾多三大紅葡萄品種。
比薩酒莊的歷史極為古老,建立于中世紀時,在文藝復興之初,它至少擁有25座高樓,其中一些樓閣至今依然存在。酒莊內的居住建筑是維優雷•勒•杜克設計的新哥特式風格。進入酒莊所需要通過的一個懸在齒狀暗礁之上的吊橋的門,其歷史可追溯到十六世紀,十分古老。因這些極具傳統風格特色的建筑,比薩酒莊于2006年獲得了“公園,花園和景觀”系列最佳旅游銀獎,于2007年贏得最佳旅游金獎。
1453年7月20日,卡斯蒂永戰役在比薩酒莊這里結束了,這也標志著百年大戰的結束。三百年后的今天,這里還保留著紀念卡斯蒂永戰役的傳統活動。
從1737年至1747年,掌管比薩酒莊的蒙特威爾(Montviel)侯爵便在這里種植一種來源于Quercy的高貴葡萄品種“Auxerrois”。自此,酒莊附近很多人都開始種植這種葡萄,這種葡萄便開始聲名遠揚,被人們稱為“比薩的黑珍珠(Noir de Pressac)”。之后,這種葡萄被馬爾貝克先生(Sieur Malbek)帶到了梅多克地區,它因此又被冠上了一個新的名字——馬爾貝克(Malbec)。
1860年,馬斯明·若瑟蘭從康斯坦家族手中買下比薩酒莊,并對酒莊以及很多屬地進行了改建和翻新。1997年,比薩酒莊由讓-弗朗索瓦·昆寧(Jean-Francois Quenin)和妻子買下。新莊主將畢生積蓄全都投入到古堡的維修和葡萄園的整頓上,為這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復興了酒莊葡萄酒。僅僅10年的時間,他們就將被拋棄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葡萄園全部整理翻新,釀制的酒也進入了圣埃美隆特級酒(Saint-Emilion Grand Crus)之列。昆寧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他對高質量產品的追求,這也得到了當地釀酒世家的認同。
葡萄園主要分布在三種不同的地勢上——山頂平原、山坡和山底平原。山坡的優勢就是可以讓多余水分流失,不會積水,而且山坡大多處于南邊向陽面,日光充足。山頂平原主要為石灰土質,下大雨時,水會滲透到土質深層,不會被葡萄根給吸收。一般在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春天葡萄發芽時是會有結霜被凍壞的危險,但由于比薩地勢特殊,位于山頂平原的葡萄園不僅不會受到春霜的威脅,而且還能免于北風和南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該比薩酒莊還種植有延續傳統的馬爾貝克,并引入了具異國情調的佳美娜(Carmenere)。昆寧曾說:“佳美娜帶給我巨大的驚喜,酒莊2007年份的佳美娜曾是我最好的收藏之一。”
比薩酒莊釀造葡萄酒時,會優先考慮典型葡萄品種,然后依據其所處葡萄園的風土,進行精細地釀造。經過2到5天的低溫浸漬提取顏色和果香以后,葡萄汁開始生醇發酵。噴淋汁液以及沖洗果皮的交替過程根據收成每年都不相同。接近3到4周的酒精浸泡階段,延長了葡萄酒單寧酸的萃取時間。比薩酒莊的葡萄酒飽滿多汁,還會慢慢地衍生出一絲煙草的味道。赤霞珠口感飽滿香醇,佳美娜略帶胡椒的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