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實施“禁酒令”后,除了洋河,另一個看似易受打擊的就是今世緣。畢竟今世緣90%以上的營業收入都來源于江蘇市場;同時大部分的營收都來源于處于中高端的“國緣”與“今世緣”系列酒。
對于記者的采訪要求,今世緣方面表示由于企業正準備發布半年報,此時正處于靜默期,不方便接受記者采訪,然而記者從今世緣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處了解到,“至少要等三季度報出來之后才會知道具體情況”;而從長期來看,減少公務用酒并不會對今世緣產生多大沖擊。時代周報記者從上述員工處了解到,即使是在“八項規定”頒布之后的那段時間,今世緣對行業寒冬的感覺也不像其他同行那樣明顯,“可能和別人比起來,我們更像是過日子,走得沒有別人快,但是穩”。記者梳理今世緣營收數據發現,在行業整體大跨步前進的那幾年,今世緣的增速并不扎眼;同樣地,在很多白酒企業都出現收入斷崖的那幾年,今世緣營收的下降幅度也沒有超過5%。該員工還向記者表示,當白酒行業處于黃金發展期時,過快地擴張往往會帶來一些問題,只是這些問題在當時會被高增速掩蓋掉,一旦增長速度放緩,問題就會逐漸暴露出來,這時難免會受到較為嚴重的打擊。盡管那時今世緣的發展速度也很快,但在“黃金十年”,10%左右的增速并不算什么,“我們走得比較穩,因此也沒出多少錯”。江蘇白酒市場大概分為三個區域,蘇北、蘇中和蘇南,其中蘇北消費最多,蘇中次之,蘇南最少。“蘇北人很喜歡喝白酒,很多人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來幾盅,中高端白酒在蘇北賣得很好”。上述員工告訴記者,今世緣在蘇北和蘇中的根基較穩,這也是今世緣的業績一直都能保持穩定的重要原因。盡管如此,在“八項規定”出臺后,今世緣意識到“依靠公務消費并不是長遠之計”,還是選擇轉型,聚焦婚喜宴市場。之前某些地方有舉辦集體婚禮的習俗,再加上名字比較應景,今世緣主攻婚喜宴市場有一定市場基礎,如今公務消費占整體營收的比重已經十分有限。
一名靠近今世緣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今世緣一直以來的風格可以說是沉穩,也可以說是安于現狀,進取心不強,由于身處鄉鎮之中,今世緣對于外界環境的變化并不敏感。
而在行業寒冬過后,酒廠領導的想法在發生變化,如今的今世緣行事更為積極主動,“比如說之前酒廠很少會去檢查經銷商的鋪貨情況,但是現在會不定時地派人到下面檢查”。
7月30日,今世緣發布公告稱,將參與競購江蘇聚緣機械設備有限公司50%國有股權。公告中表示,此次公開競購是為了更好地做大做強白酒主業產業鏈,將公司在釀酒智能化裝備技術方面的優勢轉化為產業化經營,增加公司未來利潤增長點。上述業內人士也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今世緣的釀酒機械化是全國領先的,目前技術經多年實踐已經成熟,聚緣機械的注入有利于公司整合,不排除未來向外提供釀酒機械化的整套商業服務的可能。
白酒遭遇斷代危機
在經過幾年的調整之后,十幾家上市酒企走出寒冬。對于白酒行業的復蘇,資本市場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從今年股市中流行的“吃酒喝藥”可見一斑。
然而,上市酒企的復蘇并不代表全行業都已走出寒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川酒人士表示,本輪白酒行業調整情況較為復雜,盡管大企業業績亮眼,但眾多中小企業仍然處于深度調整期,“如今的白酒行業還是有些浮躁”。孫延元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現在白酒企業的轉型最難過的應該是中小企業,尤其是規模在1億-2億元的小企業,“在未來3-5年,這樣的企業可能會死掉一大批。”而對于大企業來說,由于自身實力較為雄厚,品牌效應比較明顯,其轉型會很快就轉入健康向上的狀態、白酒行業未來很容易出現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狀態。孫延元預測,隨著白酒行業集中度不斷加深,未來5-10年,也許市場上只能剩下40-50個全國性品牌,每個省最多只剩3個品牌。不過,一位白酒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覺得對于很多有實力的白酒企業來說,‘禁酒令’等政策已經不會給業績帶來太多影響,但也許在十年后,我們將會遇到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如今的年輕人不喜歡喝白酒”。
確實,白酒行業同質化嚴重,同時白酒消費依賴于情景,隨著西餐、自助餐走入大眾,喝白酒的場合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也表示,“喝不慣白酒的味道”。
記者通過上述白酒人士了解到,其實白酒行業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說開發新產品,用白酒調雞尾酒等,但直到現在,“白酒年輕化”仍然處于摸索階段,畢竟讓年輕人接受白酒還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公司從產品開發、品牌建設、營銷拓展、終端銷售等方面進行努力。
孫延元表示,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誰會想到自己將來會喝什么酒呢?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以及國家實力的增強,個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而白酒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沒有理由會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