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茅臺的兩大新聞:
一是3月27日貴州茅臺披露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2017年是茅臺酒股份公司自2013年酒業調整期以來,營收和凈利潤增幅最大的年份,營收達到了582億元,實現凈利潤270億元。尤其是單一年度的凈利潤增加值首次突破了100億元大關。
茅臺股份2017年的靚麗業績毫無懸念。早些時候,茅臺也公布了2017年整個集團的業績,即2017年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46億元,利潤403億元。2017年,茅臺集團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幅均超過了50%。
二是近日眾所周知的兩國領導人歷史性會面喝國宴茅臺酒的新聞圖片在朋友圈公開散播。
茅臺依舊很熱。靜下來,在今天這個“性感”的日子,冷觀一下:
2018年一季度已經結束;2018年后三季度,茅臺看什么?
第一看:“千億茅臺”目標的實現,迎接千億茅臺時代
2018年是茅臺營銷20年的紀念年。
既是乘勢而上,也可以說是為輝煌營銷20年紀念年獻禮,茅臺將2018年全年集團的營收目標“拔高”到了900億元。這表明茅臺的“千億目標”已經提速。由此,到2019年,茅臺就會提前實現千億目標。
因此,從2018年的后三季度開始到2019年,不僅是“千億醬酒”時代即將到來,更是“千億茅臺”時代即將到來!
而極具看點和競爭力的“千億茅臺時代”到來,對于茅臺自身和中國白酒行業都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千億茅臺時代的到來也必將對茅臺在世界烈性酒的市場格局、萬億中國白酒產業未來、中國白酒國際化等重大問題產生深遠影響。
第二看:茅臺子品牌序列化崛起
從2018年第一季度顯現的事實和端倪,可以形成“洞見”,除茅臺酒和茅臺醬香系列酒的“雙輪”外,茅臺集團核心的酒類子公司包含習酒公司、茅臺技術開發公司、茅臺保健酒公司、昌黎茅臺葡萄酒公司、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其子公司和子品牌序列化崛起已成趨勢。
應該說,這是以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和黨委書記李保芳為首的茅臺集團決策團隊關心關注、科學決策、勵精圖治的結果,也是各子公司運營班子長期正確、努力運營的結果。
所謂“序列化”崛起也表示著這樣的邏輯:即在一個大型酒業集團內部,每一個子公司和子品牌,由于自身先天和后天稟賦的差異以及各自產業與競爭環境的不同,并不是同時崛起,而是有著一定的市場節奏和市場規律。
醬香酒公司
以茅臺集團為例,最早引爆、成為茅臺業績主體和核心的就是茅臺酒。緊接著在2014年12月獨立運營,伴隨著中國醬香白酒需求增長,以面向普通醬香消費群體為目標的茅臺醬香酒公司經過2015、2016、2017年三年的艱苦運營、精準營銷,成功實現引爆,成為繼茅臺酒之后第二個崛起的子公司。不考慮習酒在內,同宗同源的茅臺王子酒也成為繼茅臺酒之后的第二個崛起的茅臺品牌。
茅臺醬香酒公司的成功更具意義,它成為了茅臺集團其他酒類子公司身邊最好的學習和借鑒的范本,讓定位不同但同屬茅臺家族的他們看到了崛起的可能和引爆的希望,讓他們在營銷戰略、營銷模式、產品結構、組織配稱等方面深入研究;茅臺醬香酒公司的成功也讓茅臺集團高層更加自信,更加愿意自覺總結其科學決策和治理經驗,強化“成功”的慣性和治理愉悅感,以更加有效和富有針對性的方式指導子公司的快速發展,實現“多輪驅動”和多贏的“美麗”局面。
當前的事實就是,在茅臺酒的保障下,在茅臺醬香酒公司成功營銷的激勵和引領下,在中國酒業出現明確的新增長周期中,2018年開年,茅臺集團正呈現出各子公司和子品牌序列化崛起的火熱圖景。以袁仁國和李保芳為首的茅臺集團高管團隊,也樂意再次上演諸如“成功推動茅臺醬香酒引爆”的“帽子戲法”。
除了茅臺循環產業開發公司和習酒公司外,茅臺技術開發公司、茅臺保健酒公司、昌黎茅臺葡萄酒公司、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這四個同樣是茅臺集團的核心酒類公司開年以來都異常活躍。
茅臺技術開發公司
茅臺技術開發公司在董事長楊鳳祥的帶領下,在“柔和/柔雅醬香”的不同定位下,正在以推動“茅臺醇”形成核心大單品,優化供應鏈為主旨,加快部署和行動。由于有先天的基礎和年銷超過10億元以上的規模體量以及有諸如天朝上品這樣的規模戰略運營品牌,再加上李明燦在職時打下的堅實基礎,已經完全理順發展思路,加速行動的茅臺技開公司最有可能成為茅臺集團繼茅臺醬香公司之后又一個崛起和引爆的子公司。從2018年1月份和2月28日,包括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李保芳書記親自站臺和關注、視察的現實,也在無形中為茅臺技開公司的發展提速和引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