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國內主流門戶網站、財經網站紛紛報道了洋河股份原董事長張雨柏改任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及其首次提出的“雙核戰略”,即以洋河股份為承載的傳統主業與以互聯網商業模式拓展為核心的新業務,前者是存量,是當下的業務,后者是增量,是未來尋求爆發式增長的新銳力量。而蘇酒集團董事局和洋河股份董事會之“雙主力”,則從組織層面、決策層面來保障“雙核”模塊的運行。
洋河這一炮,動靜搞得大,醒過味的人們不由得追問:剛剛過去的2014,洋河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樣?2015,這位“猛人”又打算玩點啥子嗨東西?現爆料如下,請您檢閱:
油爆爆的酒業互聯網之第一“猛人”
2014年4月,洋河正式成立“互聯網中心”,發力電商白酒。很快,洋河1號上線,覆蓋全國23個省、102個市,終端聯盟配送點超3000家,并全面實現“三超”:注冊會員超量、推廣超前、銷售超額。
2014年,以洋河1號為平臺,洋河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5月底搞了江蘇首屆美酒節、8月份推出6省 22城聯動促銷、9.19 推出美酒節、10.29全國上線美酒節等等……其中,“宇宙第一帥”陳偉霆代言洋河1號并推出個性化的“愛未停”葡萄酒,將全年的事件營銷活動推向了高點。
在自有020平臺發力的同時,洋河在酒類B2C領域也干得非常出色,直看得很多人傻了眼。洋河在天貓、京東均設立了官方旗艦店。雙11當天,天貓洋河官方旗艦店銷售第一,洋河品牌全網銷售總額3000萬元,價格體系維護得較好,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獲得了極好口碑;海之藍(375ml)雙11當天銷售達7萬瓶,成為酒類電商百元價位產品第一單品,海之藍由此成為了百元價位線上、線下“雙料單品王”。
2015年,洋河1號要打響“三大工程”:
第一.全力推進“百城萬店”工程:即推進江蘇及新江蘇版塊市場約100個城市,打造超10000家高質量配送服務的終端店;
第二.全面實施“微店分銷”工程:即以員工和促銷員為核心單元,立足于微信朋友圈進行銷售的模式;
第三.全盤啟動“跨界合作”工程:簡單來說就是到用戶活躍度、接觸度較高的地方去,如與快遞、婚慶、餐飲、社區及區域性網站等公司或機構進行跨界合作。
針對B2C業務,洋河將進一步豐富電商渠道產品線,擴大洋河在主流B2C平臺的品牌占有率。
怎么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我們的企業?張雨柏認為“簡單的做電商,肯定錯”,他說,“我們初步制定了大的模塊,16個字‘經營社群,品類平臺,創客營銷,掃除盲點’。”
1)經營社群
我們過去經營產品、品牌,這方面我們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但在互聯網平臺下,不是簡單銷售品牌的問題,而是怎么經營社群、經營人的問題,互聯網的本質現在就是人聯網、心聯網,怎么樣經營人性,怎么樣經營客戶、用戶,怎么樣把他們變成忠實的粉絲,這個是傳統思維下我們不會做,我們在賣產品,在宣傳品牌,我們新的做法就是經營人。傳統品牌做法就是先做知名度,后做美譽度,再做忠誠度,互聯網環境下是顛倒過來,先做忠誠度,然后有一定粉絲,產生深度的共鳴,然后在做美譽度,再做知名度。
2)品類平臺
品類平臺也是圍繞我們主業,圍繞我們的渠道,圍繞我們的核心訴求,來打造品類,不是簡單的產品多元化。
3)創客營銷
我們要以一種創客的生態,不能大包大攬,什么都做,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4)掃除盲點
是我們信息化的盲點,無論是我們的ERP,還是我們的深度分銷系統,電商系統,全部要打通。
亮閃閃的葡萄酒之頂級“高手”
數年前,洋河就在謀劃葡萄酒。2014年,由洋河引進的“星得斯”葡萄酒系列,實際增幅超過了45%,在同行業中增幅最大。星得斯星級系列單品銷售額在同行業進口酒中排名第一,2014年保守估計銷售總額達3.8億元。
洋河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洋河狠抓了基礎工作,基礎工作推進迅速:2014年在原有團購為主渠道外,新增煙酒店、家宴、商超渠道,目標網店指標完成率100%,共計3700家。
第二.為了滿足中低端消費需求,在原有高端價位產品“星得斯”星級系列(178-500元區間)基礎上,引入了智利“拉丁之星”系列,單品全年實現銷售1.5億元(80-150價位區間);
第三.始終以事件營銷為抓手,擴大品牌影響力,促進銷售,比如獨家冠名“米內羅競技小羅中國行”等活動。
2015年,洋河旗下的葡萄酒預期增幅是20%—30%,怎樣實現這樣一個不低的增長計劃?
第一.引入中高端產品,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引進100-300價位區間產品;
第二.品牌升級:通過廣告宣傳、主題活動等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
第三.推動營銷渠道在存量和增量上雙突破:一是繼續做好煙酒店、家宴等傳統渠道銷售,鞏固存量;二是增加夜場、拓展新渠道,夜場已于2014年下半年在廈門市場投放,2015年要繼續推進,同時立足于互聯網營銷的明星限量版產品如“愛未停”紅酒,要強化推廣工作,并著手開發電商專屬產品。
第四.要在預調酒等新產品業務上尋求創新、突破,逐步加強在年輕人消費領域中的開拓。
響當當的并購之智勇“先鋒”
繼2009年合并雙溝至今,洋河在并購業務上積累了較好的經驗,是全行業第一個全面開啟并購模式的老名酒廠。
2014年,洋河在哈爾濱賓縣投資建設的白酒罐裝項目,總投資5億元,預計在投產后三年內可實現銷售12億元;在湖南,洋河在長沙建立了工業園區。
更早時候,洋河并購了湖北梨花村酒業(2013年啟動),2015年元月,酒道記者在參加一位經銷商朋友的新年聯誼會時,偶遇洋河武漢大區經理,據他介紹,2014年梨花村酒在十堰等地已實現了較好的銷售……
張雨柏認為,在市場變化的大背景下,“企業正確的選擇只有兩條,第一條主動接受別人的整合,第二條是整合別人。不能等待。我們在尋找關聯產業并購的機會在哪里。圍繞產業發展大的核心問題,去做點什么,不簡單圍繞財務投資做并購。我們覺得無論哪個事情做好了,都會對白酒行業產生顛覆。”
2015年,行業并購“先鋒”、屢有驚人之舉的洋河,還會將資產并購進行下去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悄咪咪的國際貿易之新銳“大咖”
關于白酒的國際化,王國春、謝明、汪俊林、梁金輝等大咖都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汪俊林認為老牌國企對白酒的國際化缺乏動力和相應條件,因為做國際市場早期可能出現虧損,在這點上郎酒這樣的民企的接受度和靈活度比國企高。
2014年3月在(瀘州)國際酒博會上,有一場白酒國際化的討論。
瀘州老窖集團董事局主席謝明的觀點是:“我們和美國并購集團的思考,由他向中國下訂單,按照國際的文化、國際的包裝,國際的口感把中國白酒元素附進去,這樣走向世界。我認為目前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已經具備條件了,應該大有作為。”謝明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和香港瀘州老窖國際公司專做海外市場”。
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協會會長、五糧液前董事長王國春則說,白酒的國際化首先要“去中國化”,“因為許多(國際通行)產品有很多共性,我們的白酒跟西方的酒幾乎沒多少共性。比如說生產方式,它的風格他們沒有辦法接受,”他認為,白酒國際化中國的菜必須要先行,“原來我也曾經設想,如果把中國的酒跟中國的菜把它捆綁在一起,那就有可能成為世界500強的No.1……因為白酒消費還有一個氛圍問題,要利用中國的這種餐館力量,營造中國的這種氛圍,那種熱鬧的氛圍,那種互相勸酒的氛圍,那么我們白酒就可以銷售出去。”
2014年,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張雨柏遠走英國,前往帝亞吉歐總部考察。作為世界500強、全球酒業老大,帝亞吉歐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和啤酒三大品類,旗下眾多品牌是如何運營的、其在全球80多個國家的業務是如何管理的……自有諸多值得中國名酒企業借鑒之處。
2014年,洋河股份的產品在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澳門、阿聯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是為數不多的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名酒企業之一。
高調調的大健康之霸氣“領路人”
洋河所作的口感適應性的創新,比如綿柔白酒,它的大背景是身處現代生活的人們對健康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明確。洋河綿柔型白酒引領行業之先,一時間不管“有型沒型”,都紛紛效仿洋河,亮出了所謂“綿柔”、“柔和”、“柔雅”、“綿雅”……的招牌。
2014年下半年,洋河“綿柔”升級版4.0——最綿柔、更綿柔的“微分子酒”,哐當當狂野殺到。
近期洋河悄沒聲地搞出了一個叫DEW的預調雞尾酒。業界預估預調酒市場規模已達40億元。目前,洋河DEW預調酒“準備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預計2月底,品牌規劃、營銷政策、推廣計劃等工作都將結束,不過,產品具體的上市時間目前并未明確……DEW將成立獨立公司進行運作,其招商除了在洋河老體系中進行外,并不排斥新經銷商的加入。”
張雨柏說,“白酒行業最大的春天是健康,誰研究健康問題,誰就會將白酒行業格局徹底改變。”
牛哄哄的個性化之超級“干將”
2014年,個性化、定制化,好熱好熱的題目,我腳得吧,“你首先得有個性,我才會找你定制”。
蠻有個性的洋河在4月20日搞了場聲勢浩大的封藏大典,產品銷售遠超預期;蠻有才的洋河還建立了“白酒銀行”(即“用戶體驗中心”),并初具規模,同一天白酒銀行正式開業,做為定制體驗中心全方位的向游客展示洋河的白酒文化,同時也做為儲存封壇酒的金庫為客戶帶來不一樣的高端體驗。
現在離2015年4月20日不遠了,洋河已放風出來,今年的封藏大典,比逼格更逼格。
咋弄呢?
一要增加封藏酒產品品類“雙溝1955封壇酒”;二要提升定制體驗,與文化公司跨界合作,打造“洋河藍色經典大吉羊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