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張裕朱橋葡萄基地堅持“三統一”的管理理念,即統一技術、統一農資、統一機械。統一技術是由張裕統一派技術人員指導農戶對葡萄園進行管理,嚴格把控葡萄生長的各個環節;統一農資是在葡萄種植過程中使用統一的農業資料,包括使用統一的有機肥等;統一機械是在葡萄生長過程中使用統一的農作工具,利用先進的葡萄機械化生產設備提高勞動效率。
據悉,今年張裕公司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人民幣購置葡萄機械化種植設備投入到各個葡萄基地,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以前農戶人工為葡萄園除草和松土,每畝葡萄園要花費一個農戶一天時間,而利用多功能耕耘機除草和松土每畝僅需幾分鐘的時間。
葡萄種植農戶收入高了張裕公司總工程師李記明博士介紹,目前張裕葡萄基地主要有自營型基地和合同型基地兩種建設模式。自營型基地由張裕進行完全投資,合同型基地則是由張裕和種植戶共同經營管理,張裕還通過保證收購、以質論價、優質優價、及時付款以及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四個原則,最大程度上保障種植戶的權益。
張裕朱橋葡萄基地就是采用了自營型基地建設模式。朱橋鎮過去是一家一戶種植葡萄,葡萄品質達不到要求。2013年,張裕與當地2000多戶農戶直接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合同承包期為30年。
據悉,農戶自家的土地流轉給基地統一管理后,不僅土地增值能按期獲取租金,許多人還成了基地的工人可以領取工資。
在萊州朱橋基地種葡萄的農戶張安福過去種葡萄全靠經驗,現在張裕為他提供了整套技術規范和所有的農資,遇到難題可以隨時叫技術人員來指導,葡萄成熟后直接送到車間就可獲得收益。如今張安福夫婦每年可以掙到近10萬元人民幣,勞動力強度降低了不少,收入卻增加了很多。
如今在張裕萊州葡萄基地里,像張安福這樣的農戶還有好多。為加強管理,張裕開發了先進的葡萄基地管理信息系統,為每個種植戶、每塊葡萄園建立了信息檔案,對葡萄基地的過程管理進行跟蹤,并對收購的葡萄質量進行把關。
葡萄園里的年輕人
今年30歲的楊亞超是張裕朱橋葡萄基地里的一名技術員,他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專業畢業后,就來到張裕建在煙臺蓬萊、龍口的葡萄園里指導農戶種葡萄。2012年底楊亞超又來到張裕萊州朱橋基地。每天他騎著摩托車跑遍這里的每一塊土地,手把手指導農戶修剪枝條、定芽、施肥、打藥,他的摩托車每年行駛里程超過20000公里。
楊亞超住在基地臨時搭建的板房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屋內設施簡陋,既沒有電視也沒有網絡。他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7點都在葡萄園里工作,晚上回到板房后常常繼續學習到深夜。
楊亞超的同事說,就連此前回河南老家結婚,楊亞超也只請了三天假,結婚前一天回到家,結婚后一天就又回到了葡萄園。楊亞超的妻子對他最大的要求就是每天可以通上幾分鐘電話。
楊亞超說,中國有適合優質葡萄生長的土地和氣候環境,眼前最缺的就是先進的管理技術,希望通過他們這些人的努力,種出好葡萄,釀出好葡萄酒。
在張裕朱橋葡萄基地,像楊亞超這樣的技術員還有3名,而在張裕六大葡萄產區里,這樣的年輕技術員共有200多名,他們都畢業于相關的高等院校,其中不少還是研究生。他們懷著要在中國土地上“種”出好葡萄酒的夢想,在葡萄園里埋頭扎實苦干。楊亞超說,每當想起心里的這份理想,眼前的這些艱苦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