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九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即將在北京舉辦。這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域規格最高、最受矚目的盛會之一,茅臺集團長期以來在精準扶貧公益事業與社會責任方面所作出的突出成績和貢獻,入圍了“精準扶貧年度典范企業”獎項名單,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也被提名“2017年年度責任領袖”。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茅臺集團秉承”大企業承擔大責任,大品牌應有大擔當“的社會責任理念,自”十二五“以來投入24億元用于公益活動,遍及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義賑救災、環境保護、扶農興農等各個領域,是行業內唯一連續八年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連年榮獲“履行社會責任五星級企業”榮譽,還獲得了中國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企業”等榮譽,成為民族品牌在企業社會責任中的領軍企業。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也表示,”作為中國民族品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回饋社會,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茅臺生態農業作為集團的子公司,積極響應集團社會責任理念,自創始之初就扎根國家級貧困縣丹寨地區,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藍莓產業,先后推出果酒、果汁、果干、果醬等系列產品,形成完整的藍莓產業鏈,有效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穩步增長。茅臺生態農業堅持將扶貧和發展聯系在一起,以“品牌帶產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專業合作社帶農戶(貧困戶)”的“三帶”發展模式,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實現精準扶貧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分紅及就業崗位提供,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徹底帶動了丹寨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效助推了黔東南州脫貧攻堅步伐。
在推進丹寨地區產業扶貧的過程中,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吸取前人經驗,不盲目開發,粗放式經營,而是將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將結合,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規劃先行,科學評估環境承載能力,避免了盲目無序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通過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創新加工技術以及培育優秀人才,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改變傳統的企業發展方式,節約資源,提高生產效率。與此同時,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開始涉足旅游文化脫貧,在丹寨萬達小鎮建立茅臺生態體驗中心,將茅臺企業文化、生態農業文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機融合, 以生態旅游推進農商發展,發揮生態效益,積極承擔企業發展對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承擔社會責任并不是發展的”負擔“,企業社會責任不僅能夠提高企業投資回報率,贏得顧客的信賴,同時也有助于企業不斷從其他角度創新發展方向,從而持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財富。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從創立之初就積極投入貴州扶貧攻堅大戰略中,將社會責任意識貫穿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得到了當地政府、人民的一致好評,成為丹寨地區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今后,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還將繼續與當地政府、其他企業攜手共進,推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構建,為地方發展貢獻心力,為整個社會創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