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白酒一哥”,貴州茅臺的每一個消息都引發關注。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報剛出,股價就應聲高漲;掌門人的一份“兼職”,隨即引發退休猜測。
淡季不淡的茅臺業績超過預期,不僅為行業的回暖打足了氣,也令各酒企重新看到了高端酒市場的生機。經歷了行業持續幾年的“寒冬”,原本高冷的白酒企業也意識到了抱團取暖的意義,就連茅臺、五糧液這兩對冤家,也開始相互造訪,互相學習,尋求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可能。
業績股價雙升
2月22日,“白酒一哥”貴州茅臺發布了2016年年度產量情況及2017年一季度預計主要經營數據的公告,該公司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可達128.52億元,同比增長25.38%;凈利潤可達56.68億元,同比增長15.92%。
公告一出,股價應聲走高。當天,貴州茅臺的股價震蕩上揚,最高攀升至366.52元,創歷史新高,截至收盤,報收于361.89元。
東方證券肖嬋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茅臺今年一季度25.38%的增速超出該公司預期20%的增速,主要歸功于春節期間高端白酒加速增長。高華證券分析師廖緒發團隊則認為,此成績了是得益于四季度創紀錄的預付款隨產品發貨而逐步確認為收入。
對此,茅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春節過后,市場上茅臺酒的零售價比節前雖有回落,但整體銷量仍然可觀,今年一季度對茅臺來講是淡季不淡。
中泰證券分析師謝剛則表示,茅臺淡季批發價下滑影響有限,春節后茅臺批發價由高點1200元以上回落30元-80元至1150左右,下跌幅度處于正常范圍,且終端價未見明顯回落,2月17日,京東飛天價再較上周上調40元至1299元。這體現了茅臺批發價上行來自于終端真實需求反映,公司政策性不提價渠道利潤逐漸修復,經銷商打款熱情高漲,并且仍處于庫存低位,淡季過后全年茅臺批價仍存上行空間。
而高端白酒市場的增長,也助推了白酒企業股價的集體大漲。22日,山西汾酒股價漲幅近8%,今世緣大漲超過6%,五糧液、口子窖、酒鬼酒、金種子酒等白酒企業的股價也全線上漲。同時,隨著各中高端品牌紛紛推出市場調整政策,也預示了行業的整體回暖,各酒企均看好今年市場。
換帥疑云
除了業績的增長,貴州茅臺換帥的消息也引發業內關注。
前不久,有消息稱執掌茅臺多年的袁仁國將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貴州茅臺股份公司董事長,被任命為貴州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業內猜測,該任命可能意味著今年已超過60周歲的袁仁國,或將從工作了40年的貴州茅臺退休。
隨后,袁仁國對外回應稱,他僅是兼任財經委副主任,茅臺的領導班子并無變化,并聲稱“很多企業領導都會兼任這一職務,很正常”。
而近日茅臺5位高管的離職再次引發關于管理層的猜想。2月14日,貴州茅臺公告稱,副總呂云懷辭去公司董事和董事會戰略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副總王莉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和董事會戰略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副總楊代永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羅雙全與張毅因到齡退休分別辭去公司監事會主席職務和監事職務。
“零時差”查詢資料發現,五人中有呂云懷、羅雙全和張毅都已到了退休年齡,且后二者正是因為到齡原因退休。頻繁的人事變動,令外界產生聯想。“零時差”聯系袁仁國及茅臺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前仍未得到回復。
此前,2016年12月1日,貴州茅臺召開領導干部大會,貴州省國資委領管處處長雷鳴宣布呂云懷、羅雙全、楊建軍、劉漢林、楊代永、王莉職務調整事宜。也是在該會議上,代總經理李保芳強調,班子建設永遠在路上,要繼續加強班子建設,改善班子結構,增強班子的互補性,要繼續爭取省委組織部和省國資委黨委的支持,爭取把班子配得更好。
這次會議也令袁仁國是否會退休的討論甚囂塵上。酒業專家楊承平分析稱,袁仁國目前的年齡剛好介于國企領導人的敏感年齡段,從貴州茅臺卸任本已有相當高的預期。不過,近年來不少案例表明,國企領導人可在規則允許范圍內,適當突破年齡的限制,繼續履職。
目前,茅臺總經理職務還在空缺,暫由原貴州政界人士李保芳代理,這讓外界猜測其或將為袁仁國接班人。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正風生水起的茅臺旗下子公司習酒董事長張德芹也是一位有力競爭者。
據說知情人士透露,袁仁國的離任應該已經確定,對外宣布只是時間問題,或將在幾個月后公示。但是,該消息并未得到茅臺官方的確認。
有分析認為,袁仁國掌舵茅臺期間,經歷了三公消費的打擊,在其帶領下,茅臺經過了一系列的組織變革和經營調整,如今市場回暖,茅臺業績遠超其他白酒企業,此時或許正是功成身退的時候。
有意思的“茅臺會議”
2月16日,白酒業五巨頭齊聚茅臺的消息刷遍酒業朋友圈。在四川省經信委、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的帶領下,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結伴”造訪茅臺,袁仁國、李保芳、劉中國、張良、汪俊林、楊冬云等企業主要領導于2月17日舉行座談交流。
去年以來,以袁仁國、李保芳為代表的茅臺高管頻繁赴市場一線調研,多次現身其它酒企考察交流,一改往日“高冷”姿態。2016年茅臺全國經銷商聯誼會期間,李保芳表示,2017年春季第一個要拜訪的企業就是五糧液。
然而,茅臺未動,五糧液先動,主動上門,兩家一直被外界視為“貼身肉搏”的冤家,互成門上客。李保芳當天宣布,要在3月20-23號去五糧液,并表示“我們交流不多,白酒行業是個特別的行業,不存在市場惡性競爭。”
他認為,五糧液等企業的到訪,意義很大。白酒企業需要聯手打造產業集群,借鑒法國波爾多經驗,讓更多企業受益,共同擴大產業朋友圈,贏得更多的社會尊重和社會資源,越是行業面臨困難,更要抱團發展。
其實,這次巨頭會面的背后,是川貴兩省政府的推動作用。早在2009年,川貴兩省就針對酒類產業發展達成合作構想,2015年雙方又簽署了《川貴兩省白酒產業合作會議備忘錄》,此次會面,或許預示著兩省合作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有消息稱,這五家酒企或將組成“新百億俱樂部”。有數據顯示,這五家企業的規模已經接近1500億,隨著茅臺、五糧液“千億”目標,瀘州老窖、郎酒“百億”目標的推進,這一數字未來還會刷新。之前的“百億俱樂部”主要是指銷售收入超過百億的白酒企業,但相互之間并地實質性的合作。“新百億俱樂部”的出現,能否在解決一些行業性問題,推動中國白酒的行業發展,則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