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售情況引爭議
事實上,作為富邑集團旗下在華的強勢品牌,奔富的搭售政策被諸多業內人士認為早已是一條“潛規則”,尤其是BIN系列在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持續熱銷導致產量不足,因此要求渠道商在購買BIN系列的同時,必須購買同等貨值的其他產品。北京商報記者曾在采訪多家進口紅酒經銷商時獲悉,奔富基于BIN系列的搭售政策最早開始于2015年,主要針對上游大商,搭售模式為BIN28買一搭一、BIN389及禮盒裝買一搭三、BIN407買一搭三,被搭售產品涉及奔富麥克斯、司令酒莊等品牌。并且奔富BIN389、BIN407等暢銷產品實行配額制,根據進口商進貨多少確定配額。
對此酒業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搭售情況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屬于比較常見的現象,對于奔富這樣的強勢品牌,往往作為敲門磚與非強勢品牌的產品進行組合銷售。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搭售現象,原因無非有兩種,一是希望用強勢產品帶動新新品牌上市和銷售;二是清理庫存,對于急需賣出的積壓產品,以搭售方式賣給渠道商。
然而,搭售的效果一直引發業界爭議。有業內人士指出,富邑采取搭售模式,有利于旗下更多品牌提升認知度。但另一方面,蔡學飛認為搭售所帶來的益處有限,因為當前市場產能過剩,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更加趨于理性,這意味著想要通過銷售商向消費者推銷紅酒的難度很大。
品牌形象受沖擊
從長遠來看,搭售行為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富邑旗下產品“冰火兩重天”的銷售狀況,甚至還會對奔富這樣的優質品牌產生不利影響。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奔富搭售政策在行業內并不是個例,但是這種銷售模式屬于霸王條款。從長遠角度而言,奔富強制搭售將會損壞渠道伙伴的合作關系,對終端經銷商形成一定壓力。
眾所周知,或許經銷商會因為要引入一款成熟產品而接受搭售,然而一旦品牌的銷售出現波動,忠誠度就會隨之下降,畢竟這種被動的合作模式并非良性。更重要的是,如果經銷商將酒企搭售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將損害后者利益,但如果經銷商選擇大幅折價來銷售富邑旗下中低端紅酒,過低的價格或讓消費者產生質疑,對企業的塑造極為不利。
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澳大利亞對全世界出口總額增長至25.6億澳元,增長15%,而中國內地已經成為澳洲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額增長了63%達到8.5億澳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容量很大,富邑應該打造品牌矩陣,在繼續推動強勢品牌奔富發展的同時,通過加大宣傳以及給出更優惠的銷售政策等方式,提升其他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而不是讓中低端品牌始終扮演廉價搭售品的角色。“當然,除了搭售問題外,頻涉假酒案的奔富也需引起富邑的關注,2017年11月傷害警方繳獲了假冒奔富品牌紅酒1.4萬余瓶、12月中旬大連假紅酒案中查獲假冒奔富等品牌紅酒1萬余瓶、假冒奔富系列紅酒瓶6.5萬余個。假酒事件多次曝光,可見奔富針對市場渠道防偽力度仍有短板,如果假酒事件持續發酵,恐對奔富的品牌形象、公司信譽和市場銷售也將造成創傷。”該業內人士說。